- 膀胱结石的病因及高危人群
- 尿液滞留与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等疾病导致尿液无法完全排出,结晶沉积形成结石
- 感染性结石: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分解尿素产生氨,促使磷酸铵镁结石形成
- 代谢异常:高钙血症、高草酸尿症、胱氨酸尿症等遗传代谢疾病
-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增加)、长期卧床者(尿流缓慢)、尿道下裂患儿(先天畸形)
- 典型症状与紧急信号
- 排尿困难:尿流中断、排尿疼痛、终末血尿
- 下尿路刺激征:尿频(日间>8次/夜尿>2次)、尿急、尿痛
- 腹部肿块:较大结石可触及耻骨上区包块
- 急性肾损伤表现:腰痛伴发热、恶心呕吐、肌酐升高
- 诊断流程与检查要点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首选筛查手段,可发现>3mm结石
- CT平扫:灵敏度达98%,可评估结石成分和位置
- KUB平片:约70%结石可见钙化影
-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红细胞管型提示泌尿系损伤
- 尿培养:明确感染性结石病原体
- 24小时尿液分析:检测钙、尿酸、胱氨酸等代谢指标
- 内镜检查:
- 膀胱镜:直接观察结石大小、形态及输尿管口情况
- 逆行造影:排除上尿路梗阻
- 阶梯式治疗方案选择
- 保守治疗适应证:
- 结石<5mm且表面光滑
- 无尿路梗阻及感染迹象
- 关键措施:
- 每日饮水量>3L,维持尿量2-3L/d
- 碱化尿液:枸橼酸钾使尿pH维持6.5-7.0
- 解痉治疗:山莨菪碱缓解输尿管痉挛
- 溶石疗法:
- 感染性结石:氨苄西林+碳酸氢钠
- 尿酸结石:别嘌醇联合碱化尿液
- 胱氨酸结石:硫普罗宁+大量饮水
- 微创手术技术:
- 经尿道膀胱镜碎石术(TURL):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5%以上
-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适用于<2cm的非感染性结石
- 超声气压弹道碎石:对下尿路黏膜损伤较小
- 开放手术指征:
- 巨大鹿角形结石合并膀胱憩室
- 严重尿路畸形无法内镜操作
- 反复感染性结石复发
- 围手术期管理要点
- 术前准备:
- 控制血糖至空腹<8mmol/L
- 纠正电解质紊乱(血钾3.5-5.5mmol/L)
- 肠道准备(术前晚清洁灌肠)
- 术后护理:
- 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3-5天
- 监测每小时尿量>30ml
-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不超过48小时
- 早期下床活动促进排石
- 并发症处理:
- 出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秒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 感染:体温>38.5℃立即行血培养+抗生素升级
- 尿漏:造影证实后需延期拔管
- 个体化预防策略
- 饮食管理:
- 限制动物蛋白摄入(每日<1g/kg)
- 草酸结石患者避免浓茶、菠菜
- 钙结石患者钙摄入维持800mg/d
- 增加膳食纤维(每日25-30g)
- 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运动(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
- 控制体重指数<24kg/m²
- 戒烟(降低结石复发风险40%)
- 长期随访:
- 首次发作后6个月复查超声
- 每年进行尿液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 代谢异常患者每3个月监测相关指标
- 特殊人群处理原则
- 儿童患者:
- 先天性畸形优先手术矫正
- 避免长期应用维生素D制剂
- 母乳喂养可降低结石风险20%
- 老年患者:
- 优先选择经尿道碎石术
- 合并心肺疾病需麻醉科会诊
- 术后加强防跌倒护理
- 妊娠期患者:
- 超声作为首选检查手段
- 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选择硬膜外麻醉手术
- 密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 常见误区澄清
- 误区一:”结石不疼就不用治疗”
- 危害:静止结石可能引发慢性感染和肾功能损害
- 正确做法:定期影像学随访
- 误区二:”多喝啤酒能溶解结石”
- 事实:酒精代谢加重尿酸沉积
- 替代方案:饮用柠檬水(含柠檬酸盐)
- 误区三:”碎石次数越多越好”
- 风险:过度碎石导致尿路黏膜损伤
- 规范标准:单次治疗间隔>7天
- 预后与生活质量改善
- 治愈标准:
- 影像学证实结石清除率>90%
- 症状完全缓解>3个月
- 肾功能恢复至基线水平
- 复发预警信号:
- 突发排尿中断
- 无诱因腰痛伴发热
- 尿检持续出现红细胞
- 心理干预:
- 焦虑评分>7分需心理咨询
- 认知行为疗法降低复发焦虑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8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