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有哪些(十大常见抗癌药物)

1. 5-氟尿嘧啶(5-FU)

5-氟尿嘧啶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代谢类化疗药物,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干扰DNA合成,常用于结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治疗。该药需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反应,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和腹泻。联合放疗时可提高局部控制率,但需注意放射性皮炎风险。

2. 顺铂(Cisplatin)

顺铂作为铂类化疗药物代表,通过与DNA链交联形成铂-DNA加合物,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睾丸癌和膀胱癌治疗。给药前需进行水化处理并预防性使用止吐药,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其典型副作用包括听力下降、肾功能损伤和骨髓抑制,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3. 紫杉醇(Paclitaxel)

紫杉醇通过稳定微管结构抑制细胞分裂,是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药物。需预先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预防过敏反应,首次使用时应缓慢输注。神经毒性是其主要长期副作用,表现为四肢麻木感,严重时需中断治疗。

4. 多柔比星(Doxorubicin)

多柔比星属于蒽环类抗生素,通过插入DNA双链阻断拓扑异构酶II活性,适用于淋巴瘤、乳腺癌和肉瘤治疗。其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限制了临床应用,治疗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和BNP指标。脱发、骨髓抑制和黏膜炎是常见急性副作用。

5.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环磷酰胺作为烷化剂代表药物,通过形成DNA交联物导致细胞死亡,广泛用于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给药后需大量饮水促进代谢,预防出血性膀胱炎。免疫抑制作用显著,感染风险增加,需注意个人卫生管理。

6.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甲氨蝶呤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核苷酸合成,是绒毛膜癌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高剂量治疗需配合亚叶酸钙解救,预防肝肾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纤维化,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7. 依托泊苷(Etoposide)

依托泊苷作为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常用于小细胞肺癌和恶性淋巴瘤治疗。需静脉注射给药,注意药物外渗可能引发局部组织坏死。骨髓抑制发生率高,需定期检测血常规,必要时使用生长因子支持治疗。

8. 伊马替尼(Imatinib)

伊马替尼是首个获批的靶向治疗药物,通过抑制BCR-ABL融合蛋白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需每日口服给药,治疗初期可能出现水肿和肌肉痉挛。耐药性问题限制了长期疗效,需定期进行分子学检测评估疗效。

9.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曲妥珠单抗作为HER2靶向治疗药物,通过阻断HER2受体信号通路治疗乳腺癌。首次输注需缓慢进行以减少过敏反应,联合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心功能监测至关重要,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超过10%需暂停用药。

10.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阻断肿瘤血管生成,适用于结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需静脉输注给药,治疗期间需警惕高血压、蛋白尿和血栓风险。与其他抗血管生成药物联用时需注意毒性叠加。

药物名称 适应症 作用机制 常见副作用
5-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胃癌 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恶心呕吐、骨髓抑制
顺铂 卵巢癌、膀胱癌 与DNA链交联 肾功能损伤、听力下降
紫杉醇 乳腺癌、卵巢癌 稳定微管结构 神经毒性、过敏反应
多柔比星 淋巴瘤、肉瘤 插入DNA双链 心脏毒性、脱发
环磷酰胺 多发性骨髓瘤 形成DNA交联物 出血性膀胱炎、免疫抑制
甲氨蝶呤 绒毛膜癌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肝毒性、骨髓抑制
依托泊苷 小细胞肺癌 抑制拓扑异构酶II 骨髓抑制、恶心呕吐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抑制BCR-ABL蛋白 水肿、耐药性
曲妥珠单抗 HER2阳性乳腺癌 阻断HER2信号通路 心功能下降、过敏反应
贝伐珠单抗 结直肠癌 抑制VEGF 高血压、蛋白尿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8878/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13分钟前
下一篇 3分钟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