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肠镜检查(怎么做肠镜检查)

1. 肠镜检查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不明原因便血、腹痛、腹泻、便秘、体重下降等症状患者。适应症包括:结肠癌筛查、炎症性肠病诊断、息肉切除、肠梗阻原因排查等。但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检查,禁忌症主要分为绝对禁忌和相对禁忌。绝对禁忌包括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肠穿孔风险、腹膜炎等;相对禁忌如凝血功能障碍、肠道狭窄等需谨慎评估后决定是否检查。

2. 检查前的详细准备流程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检查成功的关键。首先需完成病史评估,告知医生药物使用史(尤其是抗凝药物)、过敏史及慢性疾病情况。饮食调整方面,检查前3日需改为低纤维饮食,避免食用坚果、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检查前1日需严格清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等。清洁肠道是最关键步骤,常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或磷酸钠溶液,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泻药。

准备阶段 具体要求
检查前3天 低纤维饮食,避免红色食物
检查前1日 清流质饮食,禁食固体食物
检查当日 禁食4小时,禁水2小时

3. 检查过程的步骤解析

肠镜检查通常需要40-60分钟,具体流程分为:体位准备(左侧卧位)、肠道润滑(使用石蜡油减少摩擦)、进镜操作(缓慢插入内镜至回盲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观察黏膜情况,必要时进行活检或息肉切除。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胀或轻微不适,但可通过镇静剂缓解。检查后需在医院观察30分钟,确认无异常方可离开。

4.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检查后24小时内需注意饮食调整,从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常见轻微并发症包括短暂腹胀少量便血,通常可自行缓解。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1%,如穿孔、大出血等,若出现剧烈腹痛、持续便血需立即就医。息肉切除患者需特别注意术后出血风险,建议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5. 如何解读肠镜检查报告

肠镜报告通常包含黏膜形态描述病变位置活检结果等关键信息。常见术语解释:糜烂(黏膜破损)、息肉(良性或癌前病变)、溃疡(深度病变)、炎症(红肿充血)。报告中会注明是否发现腺瘤性息肉(需定期复查)或癌变组织(需进一步治疗)。建议患者携带报告与消化科医生面诊,制定后续诊疗方案。

6.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对于孕妇,肠镜检查需在孕中期(14-20周)进行,避免使用镇静剂;老年人需评估心肺功能和麻醉风险,检查时间应缩短;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胰岛素用量,检查前4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1.1mmol/L以下。儿童检查需使用专用短镜,配合行为诱导镇静。所有特殊人群均需提前72小时预约特殊准备

7. 肠镜检查的替代方案比较

当患者不适合肠镜检查时,可考虑CT结肠成像(无创但需清洁肠道)、胶囊内镜(患者依从性高但无法取活检)、粪便潜血试验(筛查手段但灵敏度有限)。肠镜检查具有直接观察、活检、治疗三大优势,是确诊肠道疾病的金标准。选择检查方式时需综合考虑疾病风险、患者耐受度和医疗条件

8. 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实用技巧

为确保检查效果,患者应掌握肠道清洁技巧:分次饮用泻药溶液,每10分钟喝100ml;检查前夜使用甘油栓辅助排便;检查当日避免佩戴首饰和金属物品。检查过程中保持深呼吸配合医生操作,可显著减轻不适感。医生方面需掌握镜身弯曲控制注气量控制技术,检查回盲部通过率是衡量操作水平的重要指标。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8340/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