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浮脉
特征:脉位浅,轻按即得,重按减弱。常见于外感表证,如感冒初期。触诊时需用轻手,位置在寸口部。若浮脉伴随数象,提示表热证;若浮而迟,则多为表寒证。
2. 沉脉
特征:脉位深,需重按始得,常见于里证。分为沉迟(里寒)、沉数(里热)两种类型。触诊时需将指力逐渐加深至骨上,若沉脉无力,则属虚证;有力则属实证。
3. 迟脉
特征:脉率缓慢,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约60次以下)。多见于寒证、痛证或阳虚证。若迟脉与沉脉并见,提示阳气内郁;若迟而有力,则属寒实证。
4. 数脉
特征:脉率加快,一息五至以上(每分钟120次以上)。常见于热证,如高热、炎症。若数脉浮而洪,多为表热;若数而沉,提示里热炽盛。需注意脉数与体温是否同步。
5. 滑脉
特征:脉形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湿、妊娠或实热证。若滑脉浮而数,多为外感热病;若沉而滑,则属内热挟痰。
6. 涩脉
特征:脉形细涩不畅,如轻刀刮竹。常见于血虚、血瘀或精伤。若涩而无力,属虚证;涩而有力,多为血瘀证。需注意与滑脉对比触诊。
7. 虚脉
特征:脉形细弱无力,应指空虚。主气血两虚或阳气不足。若虚脉浮而无力,提示气虚;若沉而细弱,多为肾精亏虚。
8. 实脉
特征:脉形宽大有力,应指坚实。常见于实热、实寒或邪实证。若实脉浮而数,多为表实热;若沉而实,提示里实证。
9. 长脉
特征:脉形超过本部,首尾端直。主阳气有余或邪气亢盛。若长而有力,见于肝阳上亢;若长而无力,提示阴虚火旺。
10. 短脉
特征:脉形短促,不及本部。主气机阻滞或气血不足。若短而细,见于气短乏力;若短而数,提示气郁化热。
11. 洪脉
特征:脉形宽大,来盛去衰,如波涛汹涌。主阳明热盛或大出血后虚阳外浮。需注意与芤脉区分,芤脉为浮大中空。
12. 微脉
特征:脉形极细而软,若有若无。见于阳衰、气血欲脱。若微脉浮而欲绝,提示阳气外脱;若沉而微,多为阴寒内盛。
13. 紧脉
特征:脉形绷急,如绳索紧绷。主寒证、疼痛或宿食停滞。若紧脉浮而弦,见于表寒;若沉而紧,提示里寒证。
14. 缓脉
特征:脉率缓慢,一息四至,来去怠慢。主湿证、虚证或湿邪困脾。若缓脉浮而弱,提示脾虚湿困;若沉而缓,多为肾阳不足。
15. 芤脉
特征:脉形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常见于大出血或严重脱水患者。需注意与洪脉鉴别,芤脉无脉中充实感。
16. 革脉
特征:脉形浮而弦硬,如按鼓皮。主亡血、阴竭阳脱。若革脉浮而急,见于阴虚阳亢;若革而细,提示气血将绝。
17. 牢脉
特征:脉形沉实弦长,应指坚牢。主阴寒内盛、症瘕积聚。若牢脉沉而细,提示肾阳衰微;若牢而数,多为阴虚火旺。
18. 濡脉
特征:脉形浮而细软,如绵絮漂浮。主湿证、虚证。若濡脉浮而弱,见于脾虚湿困;若濡而迟,提示阳虚寒湿。
19. 弱脉
特征:脉形沉细无力,应指极弱。主气血两虚、阳虚。若弱脉沉而迟,提示肾阳虚;若弱而数,见于阴虚火旺。
20. 散脉
特征:脉形浮而无根,至数不齐。见于元气离散、脏腑衰竭。若散脉浮大无根,提示心阳暴脱;若散而细,多为阴阳离决。
21. 细脉
特征:脉形细如蛛丝,应指明显。主血虚、阴虚或气血不足。若细而迟,见于阳虚;若细而数,提示阴虚火旺。
22. 伏脉
特征:脉形深伏,重按至骨始得。主邪闭、厥证或剧痛。若伏脉沉而急,提示寒邪闭阻;若伏而数,多为热极生风。
23. 动脉
特征:脉形短而滑数,应指如豆。主惊恐、疼痛或妊娠。若动脉浮而数,见于外感惊悸;若动脉沉而滑,提示内伤血瘀。
24. 促脉
特征:脉率快而有歇止,歇止时间短。主阳盛热极、气血阻滞。若促脉浮而数,见于表热;若促而沉,提示里热结聚。
25. 结脉
特征:脉率慢而有歇止,歇止时间长。主阴盛气结、寒痰瘀血。若结脉沉而迟,提示寒凝血瘀;若结而细,见于阳虚寒盛。
26. 代脉
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复来。主脏气衰竭、疼痛或惊恐。若代脉沉而迟,提示心阳暴脱;若代而细,见于肾阳衰微。
27. 弦脉
特征:脉形绷急如按琴弦。主肝气郁结、疼痛或疟疾。若弦脉浮而紧,见于表证;若弦而沉,提示肝郁胁痛。
28. 促结代脉复合象
特征:脉象呈现促、结、代三种复合表现。见于严重心律失常或危重症。需结合舌象、面色综合判断,提示心气大伤或阴阳离决。
| 脉象 | 主要病机 | 常见症状 | 触诊要点 |
|---|---|---|---|
| 浮脉 | 表证 | 恶寒发热、头痛 | 轻按即得 |
| 沉脉 | 里证 | 腹胀腹痛、四肢欠温 | 重按始得 |
| 数脉 | 热证 | 高热、口渴、便秘 | 一息五至以上 |
| 芤脉 | 失血 | 面色苍白、头晕 | 浮大中空 |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