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病毒药物:水痘治疗的核心用药
阿昔洛韦(Acyclovir)是治疗水痘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尤其适用于免疫功能正常但症状较重的儿童及成人。该药物通过抑制病毒DNA合成,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风险。口服制剂推荐剂量为每次20mg/kg,每日5次,疗程5-7天。静脉注射型适用于高烧持续超过48小时、皮肤感染广泛或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推荐剂量为10mg/kg,每8小时一次。
近年新型抗病毒药物如
伐昔洛韦(Valacyclovir)和
泛昔洛韦(Famciclovir)因其更好的生物利用度逐渐被临床采纳。伐昔洛韦的推荐剂量为每次500mg,每日3次,疗程5天。但需注意,此类药物不推荐用于12岁以下儿童。
| 药物名称 | 适用人群 | 剂量 | 注意事项 |
|---|---|---|---|
| 阿昔洛韦 | 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 | 20mg/kg每日5次 | 需在发热24小时内开始使用 |
| 伐昔洛韦 | 12岁以上青少年及成人 | 500mg每日3次 | 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 |
2. 止痒药物:缓解皮肤瘙痒的关键
水痘皮疹的剧烈瘙痒常导致患者抓挠继发感染,炉甘石洗剂是首选局部止痒药物。其通过收敛皮肤、减少渗出达到止痒效果,推荐每日涂抹3-4次,避免使用含樟脑等刺激性成分的复方制剂。
口服抗组胺药如
氯雷他定(Loratadine)和
西替利嗪(Cetirizine)可有效缓解全身瘙痒。氯雷他定推荐剂量为5mg/次,每日1次;西替利嗪为5mg/次,每日1次。需注意,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可能引起嗜睡,不推荐儿童使用。
严重瘙痒患者可短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剂量通常为0.5-1mg/kg/天,疗程不超过3天,停药时需逐步减量。
3. 退烧药物:控制高热的科学选择
水痘常伴随38-39℃发热,推荐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作为首选退热药。剂量为10-15mg/kg/次,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需严格避免使用
阿司匹林,因其与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存在明确关联。
对于高热不退(>39.5℃)患者,可短期使用
布洛芬(Ibuprofen)。但需注意该药可能加重水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且不推荐用于12岁以下儿童。
| 药物名称 | 适用年龄 | 剂量 | 禁忌症 |
|---|---|---|---|
| 对乙酰氨基酚 | 3月龄以上 | 10-15mg/kg/次 |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
| 布洛芬 | 6月龄以上 | 5-10mg/kg/次 | 哮喘患者禁用 |
4. 护理与预防:降低并发症的综合措施
水痘护理需特别注意皮肤清洁,每日用
生理盐水或
0.5%碘伏清洗皮疹区域,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剪短指甲并保持双手清洁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
饮食调理建议采用
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增加维生素B/C摄入。推荐食用如鸡蛋羹、小米粥、猕猴桃等食物,忌辛辣海鲜类刺激性饮食。
隔离措施至关重要,患者需居家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通常7-10天)。免疫力低下者、孕妇及新生儿接触患者后应立即注射
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进行预防性治疗。
疫苗接种是预防水痘最有效手段。儿童常规接种为12-18月龄接种1剂,4-6岁加强1剂。成人未感染者建议接种2剂次,间隔6-10周。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