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鼻炎的类型与用药基础
儿童鼻炎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病毒性鼻炎、细菌性鼻炎和结构性鼻炎四大类。不同类型的鼻炎用药差异显著,家长需先明确诊断才能精准用药。过敏性鼻炎以抗组胺药和鼻用激素为主,病毒性鼻炎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而细菌性鼻炎则需配合抗生素。建议家长在用药前带孩子至医院进行鼻分泌物检查和过敏原检测,避免盲目用药。
2. 抗组胺药的正确使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扑尔敏)可缓解打喷嚏和流涕,但易引发嗜睡、口干等副作用,不推荐6岁以下儿童使用。第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副作用较小,每日1次的服用方式更方便,但需注意部分产品可能引起儿童兴奋。鼻腔喷剂如氮卓斯汀鼻喷剂起效更快,局部浓度高且全身副作用少,但价格相对较高。
3. 鼻用糖皮质激素的核心地位
鼻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其局部抗炎效果显著且全身吸收极少。常用药物包括布地奈德鼻喷剂(雷诺考特)、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和糠酸莫米松(内舒拿)。每日使用1-2次,连续使用4-6周效果最佳。家长需注意喷药时需保持坐位,喷头指向鼻腔外侧壁,避免直接接触鼻中隔。
4. 减充血剂的使用禁忌
伪麻黄碱类鼻腔喷剂(如达芬霖)能快速缓解鼻塞,但使用超过72小时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儿童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6岁以下儿童禁用口服减充血剂,6-12岁儿童使用鼻喷剂不得超过3天。建议搭配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延长药效并减少副作用。
5.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辅助治疗
孟鲁司特钠(顺尔宁)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儿,能有效减少鼻腔嗜酸粒细胞浸润。每日睡前服用1片(4mg/5mg),连续使用2-4周见效。与其他抗组胺药联用时可提高疗效,但需注意偶见儿童情绪异常的副作用,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
6. 中成药与替代疗法
通窍鼻炎片、鼻渊舒口服液等中成药对慢性鼻炎有一定辅助效果,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鼻腔冲洗是物理治疗的重要手段,建议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合洗鼻器每日2次。穴位按摩(迎香穴、印堂穴)可缓解鼻塞,但需配合正规药物治疗。
7. 药物使用中的常见误区
家长常误以为”消炎药”能治所有鼻炎,实际上90%的急性鼻炎无需抗生素。部分家长过度依赖鼻喷激素,担心副作用而自行停药,导致症状反复。正确的做法是症状控制后逐步减量,维持治疗至少3个月。另外,不同药物联合使用时需注意相互作用,如抗组胺药与感冒药联用可能加重中枢抑制。
8. 特殊人群的用药注意事项
| 人群 | 用药禁忌 | 替代方案 |
|---|---|---|
| 2岁以下婴幼儿 | 禁用伪麻黄碱、第一代抗组胺药 | 生理盐水冲洗+局部激素 |
| 哮喘患儿 | 慎用β受体阻滞剂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
| 过敏体质儿童 | 避免交叉过敏药物 | 脱敏治疗+免疫调节剂 |
9. 药物保存与不良反应处理
鼻腔喷剂需避光保存,开封后一般有效期为3-6个月。若出现鼻腔干燥、出血等局部反应,可暂停使用1-2天,配合凡士林涂抹鼻腔。全身性副作用如心悸、失眠多见于口服药物,出现时应立即就医。建议家长建立用药记录本,记录剂量、时间及不良反应。
10. 预防与长期管理策略
过敏性鼻炎患儿需定期检测过敏原,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致敏原。建议每年春秋季使用粉尘螨滴剂进行脱敏治疗。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定期更换床上用品。饮食上减少冷饮和高组胺食物(如发酵食品)摄入,增强体质可降低复发率。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