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肤紫癜的典型表现
皮肤紫癜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对称分布的皮下出血斑,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臀部。这些紫癜直径通常在2-10mm之间,呈暗红或紫红色,压之不退色,可逐渐融合成片。部分患者会伴随明显瘙痒或灼热感,皮损在2-4周内可自行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值得注意的是,紫癜常在感染或接触过敏原后2-3天出现,这是重要的临床诊断线索。
2. 关节受累的临床特征
约50%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会出现关节症状,表现为膝、踝、肘等大关节的游走性疼痛,常呈对称性分布。典型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但关节腔积液少见,24-48小时内症状可自行缓解。这种关节症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持续性疼痛有明显区别,不会导致永久性关节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关节症状,需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鉴别。
3. 胃肠道并发症的表现
消化道受累时可出现脐周或下腹剧痛,常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大便潜血阳性是重要特征。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肠套叠、肠梗阻等急症,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血便和腹部包块。儿童患者更易出现胃肠症状,需与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部分患者会出现过敏性紫癜性肠炎,导致蛋白丢失性肠病。
4. 肾脏损害的识别要点
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肾病综合征。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管型,肾功能损害多在发病2-4周内出现。长期随访发现,持续性镜下血尿是预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儿童患者肾损害发生率较成人低,但成人肾衰竭风险更高。
5. 其他系统受累表现
少数患者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癫痫,或眼部表现如巩膜炎、结膜下出血。阴囊水肿是男性患者特异性表现,可能与局部血管炎有关。部分病例可见睾丸紫癜,需与急性睾丸炎鉴别。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于重症患者,提示预后较差。
6. 诊断标准与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 | 临床意义 | 异常率 |
|---|---|---|
| 血常规 | 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 约60% |
| 尿常规 | 检测肾脏损害 | 25-30% |
| 粪便潜血 | 提示胃肠出血 | 40%以上 |
| 皮肤活检 | 确诊依据 | 95%阳性 |
皮肤活检显示真皮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伴IgA沉积,是确诊的关键。腹部B超可发现肠壁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头颅MRI检查有助于评估脑部病变。
7. 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节性红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鉴别。关键鉴别点在于:过敏性紫癜的紫癜不褪色,血小板计数正常,IgA沉积阳性。与川崎病的鉴别重点在于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病变,过敏性紫癜无冠脉损害。
8. 治疗策略与预后
急性期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重症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快速进展型有效。对于肾损害患者,ACEI类药物可降低蛋白尿。抗组胺药可缓解瘙痒症状。长期预后方面,80%患者可完全康复,但肾损害患者需终身随访。
9. 日常管理与预防
患者需避免已知过敏原,如食物中的牛奶、鸡蛋,药物中的抗生素等。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饮食宜选择低蛋白、低盐的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建立症状日记,记录诱因、发作时间和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监测病情进展。
10.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注意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鉴别,避免使用NSAIDs以免加重胃肠症状。孕妇患过敏性紫癜时,肾功能损害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需在产科和风湿免疫科联合管理。老年患者因血管脆性增加,出血风险更高,治疗时需谨慎使用抗凝药物。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