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常见药物包括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等。使用时需注意:
1. 剂量与疗程:通常在急性发作初期按最大剂量服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疗程一般不超过10天。
2. 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肠道溃疡、出血,或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有消化道疾病或心血管病史者慎用。
3. 用药时机: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避免空腹使用。
2.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经典药物,通过抑制白细胞趋化性和炎症反应起效,尤其适用于NSAIDs禁忌患者。关键信息如下:
– 使用方法:首次剂量1mg,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改为0.5mg每24小时一次,总疗程不超过5天。
– 禁忌人群: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禁用,老年人和体弱者需减量。
– 副作用:常见腹泻、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严重时可致骨髓抑制,需监测血常规。
3. 糖皮质激素
当NSAIDs和秋水仙碱均无法使用时,糖皮质激素可作为替代方案,具有强效抗炎作用。使用注意事项:
– 给药方式:首选关节腔内注射(如曲安奈德),也可口服泼尼松(每日40-60mg)或静脉注射甲泼尼龙。
– 短期风险:可能诱发血糖升高、骨质疏松、胃溃疡等,需配合护胃药物和补钙治疗。
– 长期管理:长期使用需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反跳现象。
4. 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可辅助缓解局部疼痛,尤其适合轻度发作或不愿口服药物者。常见类型包括:
– 消炎镇痛膏药:如扶他林(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直接涂抹患处,每日3-4次。
– 冷敷疗法:急性期用冰袋冷敷红肿关节,每次不超过15分钟,可减轻肿胀和灼热感。
– 中药贴剂:如风湿痛消贴、活络止痛膏,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环,需注意皮肤过敏反应。
5. 急性发作期生活干预
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调整对缓解症状至关重要:
1. 足部护理:将患肢抬高,避免负重行走;穿宽松软底鞋,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关节。
2. 饮食控制: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多饮水(每日>2000ml)促进尿酸排泄。
3. 物理降温: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或使用医用冷敷凝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
6. 长期管理与预防复发
痛风是慢性代谢性疾病,需通过综合治疗预防复发:
– 降尿酸药物:急性期过后可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或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
– 定期监测:每3个月检测血尿酸水平,目标值应<360μmol/L,达标后维持治疗。
– 体重管理:BMI>24者需减重,但避免快速减肥引发酮体增加,建议每周减重0.5-1kg。
7.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不同人群需调整用药方案:
| 人群 | 推荐药物 | 禁忌药物 |
|---|---|---|
| 老年人 | 双氯芬酸钠、泼尼松 | 高剂量NSAIDs |
| 肾功能不全 | 甲泼尼龙 | 秋水仙碱、非布司他 |
| 孕妇 | 局部冷敷 | 所有口服药物 |
– 儿童:慎用秋水仙碱,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剂量按体重计算。
– 肝病患者:避免使用NSAIDs,可选择糖皮质激素,但需监测肝功能。
8. 误区与常见疑问
痛风治疗中存在诸多误区需澄清:
– 误区一:疼痛缓解即停药。正确做法是完成整个疗程,防止炎症反复。
– 误区二:长期服用止痛药更安全。实际上所有药物均有副作用,需定期评估风险。
– 误区三:外用药物无害。部分中药贴剂含激素成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皮肤萎缩。
9. 紧急情况处理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1. 高热:体温>38.5℃伴寒战,可能合并感染。
2. 意识障碍:秋水仙碱中毒时出现幻觉、昏迷。
3. 关节畸形:提示痛风石形成,需评估手术治疗。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