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耳石症——最常见的良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病因,占所有眩晕病例的20%-30%。当内耳中的碳酸钙结晶(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时,头部位置改变会引发短暂剧烈眩晕。典型表现为躺下、翻身或抬头时突发眩晕,持续数秒至1分钟,常伴随恶心但无听力障碍。诊断可通过 Dix-Hallpike试验确认,治疗以Epley复位法为主,成功率可达90%以上。
2. 前庭神经炎——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眩晕
前庭神经炎多由疱疹病毒(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约占眩晕病例的5%。其特征为突发旋转性眩晕持续24小时以上,常伴随严重恶心呕吐,但无耳鸣听力下降。头颅MRI检查可发现前庭神经水肿,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配合前庭康复训练。
3. 梅尼埃病——内耳压力异常的慢性疾病
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鸣、耳闷胀感及低频听力下降四联征为特征,病程常超过3个月。其病理基础是内耳膜迷路积水,诱因包括盐分摄入过多、压力过大等。最新指南推荐阶梯式治疗:发作期用地西泮,间歇期用利尿剂,顽固病例可行鼓膜置管或内淋巴囊减压术。
4. 颈椎病——颈椎压迫导致的眩晕
颈椎病相关性眩晕(CVS)在40岁以上人群中多见,约占眩晕病例的10%。主要表现颈部活动时诱发眩晕,常伴有头痛、手麻等神经症状。X线或MRI可显示椎间孔狭窄或椎动脉压迫。治疗强调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牵引、理疗及颈肌锻炼,严重神经压迫需手术治疗。
5. 药物性眩晕——需警惕的医源性因素
约5%的眩晕病例与药物相关,常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水杨酸盐、抗肿瘤药等。这类药物可能通过毛细胞毒性或前庭抑制作用导致眩晕。治疗关键在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对症处理以前庭抑制剂为主,部分患者需营养神经治疗促进恢复。
6.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相关性眩晕
约20%的眩晕患者存在焦虑障碍,表现为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常伴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DSM-5将其归类为前庭性偏头痛相关障碍。治疗需联合抗焦虑药物(如SSRIs)和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调整。
7. 系统性疾病的特殊表现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系统疾病可引发眩晕。例如糖尿病可导致前庭神经病变,表现为进行性平衡障碍;甲亢则可能引起眼震性眩晕。这类患者常有相关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治疗需控制原发病。
| 疾病类型 | 典型症状 | 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 |
|---|---|---|---|
| 耳石症 | 体位性眩晕 | Dix-Hallpike试验 | 手法复位 |
| 前庭神经炎 | 持续性旋转眩晕 | 前庭功能检查 | 激素治疗 |
| 梅尼埃病 | 发作性眩晕+耳鸣 | 听力学检查 | 低盐饮食+利尿剂 |
8. 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
眩晕诊断需系统评估:1. 病史采集(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等) 2. 体格检查(眼震方向、Romberg征) 3. 辅助检查(听力测试、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别注意中枢性眩晕(如脑干卒中)需紧急处理,可通过HINTS评分快速鉴别。
9. 自我管理与预防策略
日常管理建议:① 避免咖啡因/酒精 ② 规律睡眠 ③ 适度前庭训练(如眼球追踪练习)④ 安全防护(浴室安装扶手)。对于频繁发作患者,建议建立眩晕日记记录诱因和症状特征。
10. 何时需要紧急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诊:突发严重头痛+眩晕、言语障碍、肢体无力、单侧麻木、视觉异常,这些可能是脑卒中的征兆。建议首次发作的眩晕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