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肠镜检查的基本流程解析
肠镜检查是通过内镜直视观察结肠和直肠黏膜状态的诊断手段。检查前需空腹6-8小时,术前30分钟注射镇静剂。操作时患者左侧卧位,医生将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经肛门缓慢推进至回盲部,全程约15-30分钟。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进行活检取样和息肉切除等操作,整个流程需保持呼吸平稳配合医生指令。
2. 肠镜检查的四大禁忌人群
禁忌人群包括:
| 类别 | 具体表现 | 医学依据 |
|---|---|---|
|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 心功能Ⅲ-Ⅳ级/呼吸衰竭 | 麻醉风险增加 |
| 急性腹膜炎 | 板状腹/压痛反跳痛 | 穿孔风险 |
| 妊娠晚期 | 孕28周以上 | 胎儿安全风险 |
| 严重凝血障碍 | INR>1.5/血小板<50×10⁹/L | 出血风险 |
3. 检查前的准备要点
检查前3天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纤维食物。术前1日需进行肠道清洁,推荐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成人80-100g/次),分次服用至排出物清澈。有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方案,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华法林需停药3-5天)。检查当日需家属陪同,签署知情同意书。
4. 检查过程的分阶段说明
检查分为四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麻醉组合
2. 推进阶段:按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顺序推进
3. 观察阶段:重点观察血管纹理、黏膜颜色、溃疡及新生物
4. 处理阶段:对可疑病灶进行染色放大、活检或内镜下切除
5. 检查后的恢复注意事项
术后需在恢复室观察30-60分钟,待麻醉清醒后可进食流质饮食。48小时内需避免驾驶和高空作业。常见并发症包括:
– 轻微腹胀(发生率约30%)
– 肛门不适(持续<24小时)
– 少量出血(活检后<50ml)
如出现剧烈腹痛、大出血、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6. 检查结果解读指南
报告中常见术语解读:
– 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并发症
– 蒂状腺瘤:癌前病变(需限期切除)
– 非息肉性腺癌:需结合病理分期
– 炎症性肠病:需与感染性肠炎鉴别
建议将报告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7. 常见问题解答
Q: 肠镜检查会损伤肠道吗?
A: 现代肠镜采用记忆合金弹簧圈设计,损伤发生率<0.1%。术后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即可。
Q: 检查后多久能怀孕?
A: 女性术后1个月可尝试怀孕,男性术后即可。
Q: 有家族史者多大年龄做肠镜?
A: 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者,建议40岁或早于家族中最早发病年龄10岁开始筛查。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