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症之一,指阑尾因阻塞或感染引发的急性炎症。阑尾是位于盲肠末端的细长管状器官,正常时功能尚不明确。当阑尾腔内粪石、淋巴组织增生或异物堵塞时,易导致细菌感染,引发炎症反应。
关键发病机制:阑尾腔梗阻→腔内压力升高→血供障碍→细菌繁殖→局部化脓→穿孔风险。典型病理分型包括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2. 典型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初期表现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6-8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麦氏点。伴随症状包括:
| 症状类型 | 表现特征 |
|---|---|
| 腹痛 | 持续性胀痛,咳嗽/行走时加重 |
| 胃肠道反应 | 恶心呕吐(多在腹痛后出现) |
| 全身症状 | 发热(体温多<39℃) |
特殊体征: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罗夫辛征(Rovsing’s sign)阳性提示病情进展。
3.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评估病情分级:
轻度(Ⅰ级):腹痛局限,白细胞<15×10⁹/L,超声显示阑尾直径<8mm
中度(Ⅱ级):局部腹膜刺激征,白细胞15-20×10⁹/L,阑尾直径8-12mm
重度(Ⅲ级):全腹板状腹,白细胞>20×10⁹/L,CT证实阑尾坏疽/穿孔
4. 诊断流程与检查方法
临床诊断结合以下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75%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首选检查,可显示阑尾肿胀、周围积液
- CT:诊断准确率>95%,适用于肥胖或症状不典型者
5. 治疗方案选择
治疗原则:早期手术干预是根本治疗手段。根据病情选择:
手术治疗: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微创首选,术后恢复快
- 开腹手术:适用于穿孔或广泛粘连者
保守治疗:仅限于:
- 症状轻微且诊断明确者(<5%患者)
- 术前准备阶段的过渡治疗
6. 并发症与风险预防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 并发症 | 发生率 | 预防建议 |
|---|---|---|
| 阑尾穿孔 | 约30% | 及时就医,避免延误 |
| 腹腔脓肿 | 8-12% | 术后早期活动,合理使用抗生素 |
| 门静脉炎 | <1% | 控制感染源,监测肝功能 |
7. 术后康复与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关键点:
饮食管理:
- 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
- 第1天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半流质
- 避免乳制品及产气食物
活动指导:
- 术后24小时可下床活动
- 腹腔镜手术患者建议早期离床
- 避免剧烈运动至拆线后2周
8. 病情识别常见误区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 妇科疾病: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
- 泌尿系统:右侧输尿管结石
- 内科急症:急性胃肠炎、心肌梗死
警惕”非典型”表现:老年患者疼痛较轻、孕妇右下腹压痛不明显、儿童症状进展迅速等特点。
9. 预防与健康指导
日常预防措施包括:
- 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 及时治疗慢性肠道疾病
-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就医时机:出现右下腹持续疼痛>6小时、体温>38.3℃、呕吐物含胆汁或血性液体时,应立即就诊。
10. 新型治疗技术进展
近年来技术突破包括:
- 单孔腹腔镜手术:脐部切口,美容效果显著
- 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复杂病例操作精度
- 靶向抗生素治疗:减少广谱抗生素滥用
研究前沿:干细胞治疗在实验阶段显示抗炎作用,未来或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5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