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自身健康需求
老年人选择保健品前,必须首先明确自身健康状况和营养缺口。建议通过正规医院体检报告或专业营养师评估,确定是否缺乏维生素D、钙、膳食纤维等关键营养素。例如,骨质疏松患者可优先考虑钙+维生素D组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则需关注Omega-3脂肪酸补充。
2. 查看产品资质与认证
必须选择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注册备案的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志(国食健注G/J+8位数字)。购买时核实产品批文号、生产许可证号及检测报告,避免”三无”产品。例如,某品牌鱼油若标注”国食健注G20210001″,可通过官网查询真伪。
3. 注意成分与剂量安全
成分表必须清晰标注活性成分含量,避免过量风险。例如维生素A每日上限为800μg,过量可能导致中毒。下表列出常见营养素推荐剂量:
| 营养素 | 每日推荐量 | 上限值 |
|---|---|---|
| 维生素C | 100mg | 2000mg |
| 钙 | 800-1200mg | 2500mg |
| 维生素D | 800IU | 4000IU |
4. 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
正在服用处方药的老人,务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保健品。例如:服用抗凝血药华法林者禁用高剂量维生素E,与降压药同服时需谨慎选择镁补充剂。专业指导能规避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5. 警惕虚假宣传陷阱
凡声称”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宣传均涉嫌违法。正规产品功能描述应与批准证书一致,例如标注”增强免疫力”而非”治愈糖尿病”。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https://www.samr.gov.cn)查询产品注册信息。
6. 选择适合的服用方式
根据剂型科学选择:吞咽困难者可选液体钙或软胶囊;需长期补充者建议选择缓释制剂。特别注意:脂溶性维生素(A/D/E/K)需餐后服用,水溶性维生素(B/C)可随餐或空腹。
7. 合理搭配饮食结构
保健品不能替代均衡饮食。建议每日保证12种以上食物,如早餐摄入全麦面包+鸡蛋+牛奶+坚果,午餐搭配深绿色蔬菜+粗粮+优质蛋白。下表展示常见食物营养素含量对比:
| 食物 | 维生素C (mg/100g) | 钙 (mg/100g) |
|---|---|---|
| 橙子 | 53 | 41 |
| 牛奶 | 1 | 125 |
| 菠菜 | 28 | 99 |
8. 定期评估效果与调整
每3个月检测关键营养指标,如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血钙浓度等。若出现腹泻、尿频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记录保健品品牌、批号等信息反馈至12315平台。
9. 推荐的优质保健品类型
针对不同需求可选择:基础型(复合维生素B族)、功能型(氨基葡萄糖治关节炎)、特殊人群型(糖尿病专用营养粉)。优先选择通过ISO22000认证的进口品牌,如德国爱乐维、美国Nature’s Way等。
10. 科学看待养生误区
破除”越贵越好””进口必优”等认知偏差。例如:螺旋藻并无特殊功效,某些价格高昂的”有机”产品与普通产品成分无差异。建议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基础营养素补充剂。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5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