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性因素引发的发热
病原微生物入侵是婴幼儿发热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
-
病毒感染
:占儿童发热病例的70%以上,常见于幼儿急疹、流感、手足口病等 -
细菌感染
:如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感染、尿路感染等 -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易引发顽固性咳嗽
二、非感染性发热诱因
1. 疫苗接种反应
百白破、麻腮风等疫苗注射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通常持续1-2天
2. 环境因素影响
夏季中暑、过度包裹导致的”捂热综合征”,冬季室内暖气过强引发的脱水热
3. 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可能伴随体温升高,常见于添加辅食阶段
三、特殊类型发热
类型 | 特征 | 常见年龄 |
---|---|---|
生长热 | 无其他症状的短暂低热 | 6个月-3岁 |
暑热症 | 持续高热伴多饮多尿 | 6个月-2岁 |
周期性发热 | 规律性反复发热 | 3岁以上 |
四、发热处理原则
- 监测体温变化: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
- 合理物理降温:38.5℃以下可采用温水擦浴
- 药物使用规范: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月龄以上,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
- 观察伴随症状:注意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皮疹等变化
特别提示:
新生儿(<28天)发热、持续高热超过3天、伴随抽搐或意识改变时,应立即就医。家长切勿自行使用酒精擦浴或解热镇痛药栓剂。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