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治疗(肾炎治疗常用4种方法)

1. 药物治疗的核心原则与常用方案

肾炎治疗中,药物干预是基础手段。临床常用的四大类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ACEI/ARB类降压药(如厄贝沙坦)以及利尿剂(如呋塞米)。其中,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肾脏损伤,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导致的骨质疏松风险。免疫抑制剂常用于重症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表格1对比了不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药物类别 主要作用 常见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 抗炎、免疫抑制 血糖升高、骨质疏松
ACEI/ARB 降压、减少蛋白尿 干咳、高钾血症

2. 饮食管理的科学配比与禁忌

肾病患者饮食需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低盐(每日<5g)、低脂(饱和脂肪<10%)、低蛋白(0.6-0.8g/kg/日)及高热量(30-35kcal/kg/日)。蛋白质应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瘦肉,避免摄入大豆制品等植物蛋白加重肾负担。下表列出典型食物的蛋白质和钠含量对比:

食物 蛋白质(g/100g) 钠(mg/100g)
鸡胸肉 31 75
豆腐 8 120

3. 中医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肾病注重辨证分型:气阴两虚型常用六味地黄丸,脾肾阳虚型推荐金匮肾气丸。临床研究显示,配合针灸治疗可降低24小时尿蛋白30%以上。但需注意:中药含马兜铃酸成分可能加重肾脏损伤,使用前必须经专业医师评估。

4. 透析与肾移植的决策标准

当肾小球滤过率(eGFR)<15ml/min或出现尿毒症症状时需启动透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选择取决于患者血管条件及生活便利性。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方案,但需满足: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HLA配型匹配度>50%等条件。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如他克莫司。

5. 并发症预防与长期管理

肾病患者需重点预防心血管事件(占死亡原因的40%)和骨代谢异常。建议每3个月监测血压(目标<130/80mmHg)和血清钙磷水平。新型生物制剂如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可降低肾脏事件风险27%,已纳入2023年KDIGO指南。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9792/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