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护理(褥疮患者的正确护理)

1. 褥疮的分级与评估

褥疮(压力性溃疡)的分级是护理的基础。根据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PUAP)标准,褥疮分为4级:1期表现为皮肤完整但发红,2期出现表皮和真皮层破损,3期损伤达皮下脂肪层,4期累及肌肉或骨骼。评估时需结合患者活动能力、营养状态及皮肤敏感度,使用Braden量表量化评估压疮风险,得分≤9分者需立即启动预防措施。

2. 预防措施的核心要点

预防褥疮的关键在于定期减压。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坐轮椅者每1小时改变体位。使用交替压力床垫气垫轮椅可有效分散压力。皮肤护理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潮湿环境会增加摩擦损伤风险。对于骨突部位(如尾骨、脚后跟),可涂抹凡士林或使用透明敷料形成保护层。

3. 日常护理的标准化流程

护理流程应包含:体位管理(每次翻身记录时间)、皮肤检查(每日早晚全面评估)、伤口处理(根据分期选择清创方式)。对于2期以下褥疮,推荐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后覆盖银离子敷料;3-4期褥疮需联合外科清创和负压引流。护理记录需注明渗液量、异味、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便于动态调整方案。

4. 营养与康复的协同作用

褥疮患者需增加蛋白质摄入(每日1.2-1.5g/kg体重),补充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对于BMI<20者,建议使用营养补充剂(如蛋白粉)。康复训练需在护理期间同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每日2次,肌肉电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出院后建议进行水中康复,水的浮力能减少皮肤压力。

5. 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

长期褥疮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护理人员需建立信任关系,通过目标激励法增强治疗信心。家属培训内容应包含:翻身技巧(使用枕头支撑)、伤口观察要点(渗液变色需警惕感染)。建议组建互助小组,通过视频分享会提升患者依从性。对于认知障碍患者,可使用电子提醒器辅助护理。

6.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褥疮可能引发败血症、骨髓炎等严重感染,需密切监测体温、白细胞计数。若伤口出现恶臭、脓性分泌物,应立即送检培养并调整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空腹血糖<8mmol/L),高血糖会延缓愈合。对于脊髓损伤者,建议配合间歇性气压治疗改善神经供血。

7. 护理工具的科学选择

工具类型 适用场景 注意事项
交替压力床垫 长期卧床患者 需定期检查气泵压力
硅胶减压垫 骨突部位保护 避免高温环境
负压引流装置 3-4期褥疮 每日记录负压数值

选择护理工具时需考虑患者体重、皮肤敏感度,建议每季度轮换使用不同品牌,避免皮肤适应性降低。对于过敏体质者,测试期需观察48小时无反应再常规使用。

8. 常见误区与纠正建议

错误做法:使用酒精擦拭创面(破坏肉芽组织),自行剪除坏死组织(易损伤健康皮肤),过度依赖外用药膏(掩盖感染症状)。正确方法:生理盐水冲洗专业清创细菌培养指导用药。特别强调:不可用热敷,会加重局部微循环障碍。

9. 不同阶段的护理差异

1期:预防恶化,使用气垫床+局部按摩。2期:保护创面,采用水胶体敷料。3-4期:多学科协作,需外科医生介入。对于癌性溃疡患者,建议姑息治疗,重点缓解疼痛而非追求愈合。护理目标需根据患者预期寿命调整,避免过度治疗。

10. 新兴护理技术应用

光疗技术(660nm红光)每日照射15分钟可促进细胞再生。干细胞疗法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适用于难愈性溃疡。智能监测手环能实时检测体表压力分布,AI预警系统可提前72小时预测褥疮风险。建议医疗机构优先申请科研项目,推动技术落地。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9002/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