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功效归类表_常用中药分类大全

1. 清热解毒类中药

核心功效:针对外感热病及内热症状,如高热、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典型药材包括金银花、连翘、蒲公英。

金银花性寒,能疏散风热、清解热毒,常用于风热感冒初期;连翘善于消肿散结,尤其适用于热毒壅盛导致的腮腺炎;蒲公英则对乳腺炎、皮肤感染有显著疗效。使用时需注意,脾胃虚寒者应慎用此类寒凉药。

临床配伍建议:金银花+连翘+薄荷,可增强清热解表效果;蒲公英+地丁+紫花地丁,对湿热疮毒效果更佳。

2. 活血化瘀类中药

关键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化解瘀血阻滞,主治痛经、跌打损伤、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川芎、红花是代表药材。

丹参活血通经、凉血消痈,是冠心病患者的常用药;川芎能行气开郁,对头痛、月经不调效果显著;红花则擅长活血通经,常用于闭经及产后瘀血。

药材名称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丹参 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冠心病、月经不调
川芎 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头痛、风湿痹痛
红花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闭经、跌打损伤

3. 补气养血类中药

调理重点:适用于气虚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等症状。人参、黄芪、当归是经典组合。

人参大补元气,是虚脱急救的首选药;黄芪补中益气,对气短乏力、久泻脱肛有特效;当归则为血中圣药,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使用禁忌:实热证及阴虚火旺者应避免使用人参;当归有滑肠作用,腹泻者慎用。

4. 止咳平喘类中药

呼吸系统良药:针对咳嗽、哮喘、痰多等呼吸系统疾病。川贝母、杏仁、百部是常用药材。

川贝母清热润肺,对燥咳痰少效果显著;杏仁止咳平喘,可缓解慢性支气管炎;百部杀虫灭虱,对蛲虫病也有治疗作用。

配伍技巧:川贝母+百合+麦冬,可增强润肺止咳效果;杏仁+紫苏子+白芥子,对寒痰咳嗽效果更佳。

5. 健脾和胃类中药

消化系统调理: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症状。白术、茯苓、山药是代表药材。

白术健脾燥湿,对脾虚泄泻效果显著;茯苓利水渗湿,可缓解水肿;山药补脾养胃,适合慢性胃炎调理。

现代研究证实:白术提取物能增强肠道运动功能,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6. 安神助眠类中药

神经系统调节:治疗失眠、心悸、焦虑等神经功能紊乱。酸枣仁、远志、夜交藤是常用药材。

酸枣仁养心安神,是失眠症的首选药;远志宁心安神,可改善健忘多梦;夜交藤通络安神,对神经衰弱效果显著。

临床建议:酸枣仁需炒制后使用效果更佳,远志与石菖蒲配伍可增强开窍安神作用。

7. 祛风除湿类中药

风湿病良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独活、秦艽、威灵仙是代表药材。

独活祛风除湿,对腰膝疼痛效果显著;秦艽清热祛湿,可缓解关节红肿;威灵仙通络止痛,对骨质增生有特效。

注意事项:此类药材多具辛散特性,阴虚火旺者应慎用。

8. 清热泻火类中药

内火调理:针对上火症状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石膏、知母、栀子是典型药材。

石膏清热泻火,对高热烦渴效果显著;知母滋阴降火,可缓解阴虚火旺;栀子凉血解毒,对三焦湿热有特效。

药材名称 主要功效 适用症状
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高热不退、牙龈肿痛
知母 滋阴降火,清热润燥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栀子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三焦湿热、皮肤瘙痒

9. 固表止汗类中药

表虚自汗调理:治疗气虚自汗、易感冒等症状。黄芪、白术、麻黄根是代表药材。

黄芪益气固表,对气虚自汗效果显著;白术健脾益气,可增强固表作用;麻黄根收敛止汗,适合盗汗治疗。

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增强免疫功能,麻黄根生物碱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10. 利水消肿类中药

水肿病症调理: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茯苓、泽泻、车前子是常用药材。

茯苓利水渗湿,对水肿、心悸有效;泽泻利尿通淋,可缓解湿热下注;车前子清肝明目,适合湿热黄疸。

配伍建议:茯苓+泽泻+白术,可增强利水消肿效果;车前子+木通+滑石,对尿路感染效果更佳。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8906/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