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怎样养 「繁殖母羊饲喂方法」

1. 空怀期母羊的营养需求

繁殖母羊在空怀期(非妊娠期)的营养管理是提高繁殖力的关键。此阶段应以粗饲料为主,如青干草、青贮饲料、秸秆等,占日粮总量的70%-80%。每日每100公斤体重需提供2-3公斤粗饲料,同时补充精饲料(玉米、豆粕等)0.2-0.3公斤。需特别注意维生素A和D的补充,可通过添加胡萝卜或苜蓿粉实现。饲喂时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每日分3-4次投喂,确保母羊采食均匀。

2. 怀孕期母羊的分阶段饲喂

怀孕期分为前期(1-60天)和后期(61-150天)。前期营养需求与空怀期相似,后期则需增加30%的精饲料供给。建议采用”两阶段饲喂法”:第一阶段(1-90天):粗饲料占比75%,精饲料占比25%,重点补充蛋白质;第二阶段(91-150天):粗饲料占比65%,精饲料占比35%,需额外添加钙磷补充剂(钙0.8%-1.2%,磷0.4%-0.6%)。每日饮水量应增至5-8升,并定期检测尿液pH值,维持在6.5-7.5之间。

3. 哺乳期母羊的能量管理

哺乳期(151天至断奶)是能量需求峰值期,需采用高能量饲料配方。推荐日粮结构:粗饲料40%(优质苜蓿+青贮玉米),精饲料60%(玉米55%+豆粕25%+麦麸20%)。每日分2次投喂,间隔12小时,确保泌乳高峰(产后20-40天)期间能量供给。可添加酵母培养物(0.1%-0.3%)改善瘤胃功能,同时补充维生素B12(500-800IU/天)。注意观察母羊体况评分,维持在2.5-3.5分(满分5分)最佳。

4. 饲料配制的科学原则

母羊饲料配制应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低纤维(NDF≤55%)、低淀粉(≤5%)、低非蛋白氮(≤5%)、高可消化能量(DE≥9.5MJ/kg)。推荐使用TMR全混合日粮技术,将粗饲料、精饲料、矿物质、维生素充分混合,颗粒长度控制在5-8mm。常见配方参考:

原料 空怀期 怀孕后期 哺乳期
苜蓿干草 45% 35% 30%
玉米青贮 30% 25% 20%
燕麦 15% 20% 30%
矿物质预混料 10% 20% 20%

5. 环境管理对饲喂效果的影响

圈舍环境直接影响母羊采食效率。圈舍温度应维持在5-25℃,相对湿度50%-70%。建议采用”漏缝地板+垫草”的地面系统,保持粪便清理频率≥2次/日。饲槽设计需满足每头母羊0.3-0.5米的采食空间,料槽深度25-30cm,防止饲料污染。冬季需增加保温设施,夏季采用遮阳网+水帘降温系统,降低热应激风险。

6. 常见疾病防控与营养调节

繁殖母羊易发疾病包括酮病、胎衣不下、乳房炎等。可通过营养调节预防:酮病预防:怀孕后期补充丙二醇(10-20g/天),监测血酮浓度<0.5mmol/L;胎衣不下:分娩前3天添加维生素E(1000IU/天)+硒(0.3mg/kg);乳房炎防控:哺乳期饲料中添加丁酸钠(0.5%)和益生菌(5×10⁹ CFU/g)。定期检测血清钙(维持≥9mg/dL)和镁(≥2.5mg/dL)水平。

7. 繁殖性能与饲喂策略的关联

科学饲喂直接影响母羊繁殖指标。研究数据显示:采用分阶段饲喂的母羊,其发情率可提高18%-25%,产羔率提升10%-15%,断奶窝重增加12%-18%。建议建立”饲喂-发情-产羔”监测系统:每季度检测体脂厚度(理想值8-12mm),记录发情周期(理想值14-17天),产后7天内恢复采食量至孕后期水平的80%。通过数据反馈调整饲喂方案,实现精准营养管理。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7880/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