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阻塞
当冠状动脉出现严重狭窄(通常超过70%)或完全阻塞时,心脏供血会显著减少,导致心肌缺血。这种情况下,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放置支架。通过介入手术将支架植入狭窄部位,可以迅速扩张血管,恢复血流。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统计,约60%的支架手术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接受治疗。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即使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胸痛,这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导致血管突然收缩。此类患者需紧急干预,支架置入可稳定斑块并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研究显示,及时放置支架可将死亡风险降低40%。
3.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支架手术最常见的适应症。当心肌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缺血时,需在90分钟内完成支架植入以挽救濒死心肌。数据显示,STEMI(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0天存活率可达92%。
4. 冠状动脉痉挛
血管痉挛导致的急性胸痛可能通过支架植入缓解。药物涂层支架可减少血管再次痉挛风险,但需结合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此类患者术后需长期监测心电图和血管张力。
5. 介入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在球囊扩张术失败或支架脱位时,需紧急二次置入支架。此类情况多见于复杂病变患者,术后需加强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数据显示,补救性支架置入成功率高达85%。
6. 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
当规范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无法控制症状时,支架手术成为首选。研究显示,支架治疗可使80%以上患者心绞痛症状显著缓解。
7.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血管异常扩张超过正常直径1.5倍时,支架可起到支撑作用。药物涂层支架可降低动脉瘤再扩张风险,但需定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监测。
8.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球囊扩张术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者,需再次放置支架。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可将再狭窄率控制在5%以下,显著优于裸金属支架的30%再狭窄率。
9. 伴随严重并发症
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支架治疗可改善预后。糖尿病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糖,慢性肾病患者需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剂量。
10. 术前风险评估
支架置入前需进行全面评估:1)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位置;2)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3)血液检查排除凝血障碍。高龄患者需特别评估出血风险。
11. 支架类型选择
支架类型 | 适用情况 | 优点 | 缺点 |
---|---|---|---|
裸金属支架 | 简单病变 | 费用低 | 再狭窄率高 |
药物洗脱支架 | 复杂病变 | 再狭窄率低 | 费用高 |
12. 术后护理要点
1. 抗血小板治疗:需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少12个月
2. 伤口护理:穿刺部位需压迫止血6-8小时
3. 饮食调整: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5g
4. 运动指导:术后6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13. 常见并发症
1)支架内血栓(发生率0.5%-1%)
2)血管穿孔(发生率0.1%-0.3%)
3)对比剂肾病(多见于肾功能不全者)
4)心律失常(多为暂时性)
14. 预防支架再狭窄
生活方式干预:
– 戒烟限酒
– 控制体重(BMI<24)
–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药物管理:
– 他汀类药物控制LDL-C<1.8mmol/L
– ACEI/ARB类药物改善心室重构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5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