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的作用及功能主治(氯化钠注射液的功效)

1. 氯化钠注射液的基本作用原理

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等渗溶液,其浓度为0.9%,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等。主要作用是调节体液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功能。通过静脉注射可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常用于脱水、休克等紧急情况。其分子结构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能有效参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2. 临床补液治疗的核心应用

在临床中,氯化钠注射液是输液治疗的基础药物。根据2023版中国补液治疗指南,成人每日维持液量推荐为2000-3000ml,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占比可达60%。对于烧伤患者,需根据Hartmann公式计算补液量,前8小时输注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

3. 电解质平衡调节的关键角色

钠离子浓度维持在135-145mmol/L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当出现低钠血症(血钠<135mmol/L)时,需根据严重程度分级选择输注方案:轻度(130-135mmol/L)可口服补钠,中重度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输注速度需控制在<10-15mmol/h,避免渗透压快速变化。

4. 药物稀释剂的专业应用

作为药物稀释剂时需遵循配伍禁忌原则。例如:

药物名称 推荐稀释比例 稳定性时间
头孢曲松钠 1g:50ml 2小时
多巴胺 200mg:250ml 4-6小时
胰岛素 10U:50ml 24小时

稀释后需立即使用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输注。

5. 特殊人群的使用注意事项

心衰患者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推荐每日输液量不超过1500ml。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监测血钠水平,避免高钠血症(>150mmol/L)。新生儿使用时需注意渗透压耐受,建议使用0.45%低渗溶液。

6. 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表现为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处理措施包括:

  • 立即减慢输注速度
  • 监测中心静脉压
  • 必要时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

输液过程中需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尿量变化

7. 与其他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

休克治疗中,常与胶体溶液联合使用。如:

休克类型 晶体液:胶体液比例
失血性休克 1:1
感染性休克 3:1

同时需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平均动脉压>65mmHg。

8. 质量控制与储存规范

未开封产品需在25℃以下避光保存,开封后应立即使用。输注前需进行以下检查:

  • 检查溶液是否澄明
  • 确认无微生物污染
  • 核查生产批号及有效期

输液器具需使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避免二次污染。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5034/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5小时前
下一篇 5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