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什么疾病的一种(乙肝是什么疾病)

1. 乙肝的基本概念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影响肝脏功能。病毒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感染后可能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约2.57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每年约82万人因乙肝相关疾病死亡。

乙肝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播隐蔽的特点。多数感染者在初期无明显症状,但病毒持续复制会引发慢性炎症,导致肝脏细胞受损。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后,可能因肝功能衰竭或肝癌面临生命危险。

2. 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1. 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母亲在分娩时将病毒传给新生儿,占全球新发感染的90%
2. 血液传播:共用针具、未经筛查的血液制品、破损皮肤接触感染者血液等
3. 性接触传播: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存在传播风险,尤其是多性伴侣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乙肝病毒通过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握手、拥抱)传播。但口腔溃疡或牙龈出血时接吻可能形成传播风险。

3. 乙肝的临床表现

感染阶段 症状特征 持续时间
急性期 乏力、黄疸、恶心、食欲下降 2-6个月
慢性期 多数无症状,部分出现肝区不适 持续6个月以上
肝硬化阶段 腹水、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 不可逆

4. 乙肝的预防措施

乙肝疫苗是唯一能彻底阻断传播的手段。全球接种覆盖率超过90%的国家,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90%。我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新发感染率显著下降。

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
– 医疗工作者
– 多性伴侣者
– HIV感染者
– 新生儿(母亲HBsAg阳性者)

日常防护需注意:
– 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
– 使用正规渠道的医疗器械
– 性行为使用安全套

5. 乙肝的治疗现状

目前乙肝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包括:
1. 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抑制病毒复制
2. 干扰素:调节免疫系统,部分患者可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

治疗目标是实现病毒学应答(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但现有药物无法完全清除病毒库。慢性乙肝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每年定期监测肝功能、HBV DNA和甲胎蛋白。

6. 乙肝的社会影响

乙肝歧视仍是全球性问题。据中国疾控中心2022年调查:
– 32%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遭遇就业歧视
– 18%的患者因歧视延误治疗
– 15%的青少年因携带病毒出现心理障碍

公众认知误区需要纠正: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肝功能正常、病毒载量低,可以正常工作生活。我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不得因乙肝病毒携带者拒绝录用。

7. 乙肝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3年乙肝治疗领域取得突破:
1. 新型抗病毒药物:如Inclisiran,可降低病毒载量达99%
2. 免疫疗法: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潜力
3. 治愈性疫苗:DNA疫苗VBI-2601二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需要:
– 将新生儿疫苗覆盖率提升至90%
– 为75%的慢性感染者提供诊断和治疗
– 强化病毒检测和追踪体系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4704/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