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精神科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占老年痴呆症的60%-80%。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异常。早期症状多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随后发展为语言功能障碍、空间定向障碍等。患者常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需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如MRI)和认知评估量表(如MMSE)进行诊断。
治疗方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和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是主要药物选择。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训练、行为干预和环境调整。家属需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走失和自伤行为,同时保持耐心沟通。
2. 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7%,但常被误诊为正常衰老。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早醒或嗜睡)、食欲改变和认知功能下降。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更可能出现躯体化症状(如慢性疼痛、胃肠不适)。
诊断需排除器质性病变,通过PHQ-9量表评估严重程度。治疗首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心理治疗推荐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支持和社会活动参与对康复至关重要。
3. 老年焦虑障碍
老年焦虑障碍包含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和社交恐惧等多种类型。老年人焦虑常伴随躯体症状(如心悸、肌肉紧张),易与心血管疾病混淆。长期焦虑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加速衰退和跌倒风险增加。
治疗需结合药物(如SSRI类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非药物干预效果显著。护理人员应创造安静环境,避免刺激源,鼓励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
4. 精神分裂症
老年精神分裂症 老年精神分裂症多为晚发型,常与脑血管病变或代谢性疾病相关。症状以幻觉(尤其是听幻觉)、妄想和情感淡漠为主。需与器质性精神障碍鉴别,需进行脑部CT/MRI检查。 治疗首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需密切监测锥体外系副作用。社区精神科随访和家庭护理是长期管理关键,应避免刺激性环境,建立规律生活节奏。 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常见痴呆类型,占老年痴呆的20%。由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常伴随步态障碍和尿失禁。症状呈阶梯式恶化,与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预防脑血管事件。胆碱酯酶抑制剂和银杏叶提取物可能有一定帮助。康复训练需结合物理治疗和认知训练,护理人员需注意预防跌倒和压疮。 帕金森病患者约50%会出现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和抑郁。多巴胺能药物(如左旋多巴)可能加重精神症状,需调整用药方案。 治疗需多学科协作:减少抗帕金森药物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同时加强心理支持。家庭护理需警惕冲动行为(如病理性赌博),保持环境安全。 老年睡眠障碍常见类型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和昼夜节律紊乱。长期睡眠问题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情绪障碍。 非药物治疗首选睡眠卫生教育(如固定作息时间、避免咖啡因),必要时使用低剂量镇静药物(如佐匹克隆)。需警惕药物依赖风险,建议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I)。 谵妄是急性发作的意识障碍,常见于术后、感染或代谢紊乱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和感知异常(如幻视)。需紧急处理原发疾病。 治疗需保持环境安静,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需谨慎。护理重点在于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跌倒),家属应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4630/5. 血管性痴呆
6. 帕金森病伴发精神症状
7. 老年睡眠障碍
8. 谵妄
疾病类型
主要症状
诊断方法
治疗重点
阿尔茨海默病
记忆障碍、认知下降
MRI、MMSE
胆碱酯酶抑制剂
血管性痴呆
阶梯式认知恶化
脑血管造影
控制血压、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
幻觉、妄想
脑CT/MRI
抗精神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