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因与分类
尿路感染(UTI)主要由细菌逆行感染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70%-95%。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女性因尿道短且靠近肛门,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约5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UTI。
2. 典型症状与鉴别诊断
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常伴有下腹坠胀感;肾盂肾炎除上述症状外,多伴随发热、腰痛甚至寒战。复杂性UTI患者可能无症状,仅通过尿检发现。需与肾结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鉴别,尿常规检查(白细胞>10/HP、亚硝酸盐阳性)是初步诊断的关键。
3. 临床分级治疗方案
感染类型 | 推荐药物 | 疗程 |
---|---|---|
单纯性膀胱炎 | 呋喃妥因(100mg bid)/磷霉素(3g qd) | 3-7天 |
单纯性肾盂肾炎 | 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500mg qd) | 7-14天 |
复杂性UTI | 根据药敏选择三代头孢或碳青霉烯类 | ≥14天 |
耐药菌株感染需严格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妊娠期患者禁用氟喹诺酮类,推荐头孢克肟(200mg qd)治疗。
4. 预防复发的综合措施
行为干预包括多饮水(每日>2000ml)、不憋尿、性生活后排尿等。反复感染者可考虑低剂量预防性用药(如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 50-100mg bid,连续6个月)。蔓越莓制品(每日含36mg原花青素)可降低复发风险20%-30%。对于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需手术矫正。
5. 特殊人群治疗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易表现为乏力、意识模糊等非典型症状,建议优先选择肾毒性低的头孢类药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推荐联合用药(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625mg tid);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呋喃妥因禁用于eGFR<30ml/min的患者。
6.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管理
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和过敏反应。氟喹诺酮类可能引发肌腱炎,需提醒患者立即停药。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应监测肠道菌群失调,必要时补充益生菌。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需及时纠正。
7. 中医辅助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为原则,八正散加减(木通、车前子、瞿麦等)可缓解尿路刺激症状。针灸取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每日1次,连续5-7天。但急性感染期仍需以抗菌药物为主。
8. 复发性UTI的诊断标准
定义为6个月内发作>2次或1年内>3次。需完善泌尿系超声(排除结石、肿瘤)和静脉肾盂造影(评估解剖异常)。膀胱镜检查适用于反复血尿患者,可发现间质性膀胱炎等潜在病因。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