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压迫止血法(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1. 直接压迫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法是最基础、最常用的止血方式,适用于表浅伤口或出血量较少的情况。操作时需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手掌直接按压伤口,施加持续均匀的压力。注意:按压力度需适中,避免因用力过猛造成二次损伤。 此方法通过物理压力促进血液凝固,通常在10-15分钟内可初步止血。若伤口位于四肢,可将患肢抬高至心脏以上位置,利用重力减少血液流出。

2. 间接压迫止血法

当伤口较深或出血量较大时,需采用间接压迫止血法。此方法需结合加压包扎与压迫止血点,例如按压颈动脉、股动脉等主要血管的体表投影位置。以股动脉压迫为例,施救者需单膝跪地,将手掌根部垂直按压在腹股沟中点下方2cm处,每次按压持续5-10秒后稍作放松,重复操作直至出血减少。 此方法需精准定位压迫点,建议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

3. 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是临床常用的标准化止血技术,适用于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中等出血。操作步骤包括: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螺旋形加压包扎。关键要点: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过紧可能造成组织坏死,过松则无法止血。 若使用弹性绷带,需采用”8″字形包扎法增强固定效果。包扎完成后应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如发现指尖发紫、麻木需立即调整。

4. 止血带应用规范

使用场景 操作要点 注意事项
大动脉出血(如股动脉、肱动脉) 使用专用止血带或宽布带,在伤口近心端3-5cm处缠绕 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记录起始时间
肢体离断伤 在断端近心端和伤口处各置一道止血带 避免直接压迫骨隆突部位

特别警示:止血带使用不当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仅在其他方法无效时使用。 使用时需在明显位置标注时间,每30-60分钟放松1-2分钟,放松期间需用其他方法维持止血。

5. 止血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现代急救推荐使用具备止血功能的专用敷料,如含有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的止血纱布。这些材料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加速凝血过程。对比传统棉纱布,其止血效率可提升3-5倍。 对于开放性骨折伤口,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再覆盖止血材料。处理污染伤口时,需先用清水或碘伏溶液清洗,避免异物残留引发感染。

6. 不同出血类型的应对策略

动脉出血特征为喷射状、鲜红色血液,需立即压迫近心端动脉。 静脉出血表现为持续涌出、暗红色血液,可用加压包扎控制。毛细血管出血呈渗血状态,普通压迫止血即可。对于复合伤患者,需优先处理大血管损伤,再处理次级伤口。特殊部位如头部、会阴部出血,需采用仰卧位压迫或坐位压迫等针对性方法。

7. 常见误区与风险防范

急救过程中需避免以下错误操作:用酒精直接涂抹伤口(可能破坏凝血因子)、反复检查包扎情况(增加污染风险)、盲目使用传统偏方(如撒香灰、烧灼法)。正确做法是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移动患处。 对于持续出血超过30分钟仍未见好转的情况,应立即转运至医疗机构。急救人员需注意自身防护,佩戴医用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8. 止血后的后续处理

止血成功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分钟检查一次伤口渗血情况。建议在24小时内就医进行专业清创处理。对于开放性伤口,需根据污染程度决定是否注射破伤风疫苗。若出现休克征兆(如意识模糊、血压下降),应立即采取抗休克体位(平卧位,抬高下肢15-30度)并呼叫救护车。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0588/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