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西替利嗪片又称什么(什么叫盐酸西替利嗪片)

1. 药物基本信息

盐酸西替利嗪片是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其化学名称为Cis-3-(2-二苯基甲氧基-1-甲基乙基)-1,2,4-三唑并[1,5-a]吡啶盐酸盐,分子式为C21H25N3O·HCl,分子量为383.91。该药物通过选择性拮抗外周H1受体,阻断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同时因其脂溶性较低,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因此镇静副作用显著低于第一代抗组胺药。

2. 药物别名解析

盐酸西替利嗪片在不同地区和文献中存在多种别名:仙特敏(Zyrtec)是其国际非专利名称(INN),西替利嗪是通用名,扑尔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的俗称,需注意区分。此外,部分药品说明书或临床指南中可能使用西替利嗪盐酸盐盐酸西替利嗪作为规范表述。

3. 作用机制详解

组胺受体阻断是盐酸西替利嗪的核心作用机制。当机体受到过敏原刺激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与H1受体结合,引发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等反应。该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组胺与受体结合,有效缓解打喷嚏、流涕、皮肤瘙痒等症状。相比第一代药物,其代谢产物卡立司他嗪具有更长的半衰期(约8-12小时),可实现每日一次给药。

4. 临床适应症

适应症 推荐剂量 用药频率
过敏性鼻炎 10mg 每日1次
慢性荨麻疹 10mg 每日1次
药物过敏反应 10mg 每日1次

对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初始剂量通常为10mg,可根据症状调整至最大20mg/日。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肝功能不全者需减量至5mg/日。

5. 不良反应分析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口干、体重增加(发生率<5%),罕见但需警惕的有心律不齐、QT间期延长(与电解质紊乱相关)。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低于0.01%,出现呼吸困难、血管性水肿时需立即停药。

特殊人群数据:
妊娠期:动物实验显示胚胎毒性,人类数据不足,建议权衡利弊后使用
哺乳期:药物可分泌至乳汁,推荐选择其他抗组胺药
儿童:6岁以下儿童用药安全性未明确,需严格遵医嘱

6. 药物相互作用

需重点注意的相互作用:
1.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酒精、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增强嗜睡效应
2. MAOI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停药后14天内禁用
3. 抗抑郁药(如SSRIs)可能增加5-HT综合征风险
4. 肝药酶抑制剂(如酮康唑)可能升高血药浓度

建议用药前咨询医生,避免与含酒精饮料同时使用,且不推荐与其他抗组胺药联用。

7. 正确储存方法

储存条件 具体要求
温度 15-30℃常温保存
湿度 相对湿度<60%
避光 原装铝塑包装,避免日光直射
儿童防护 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开封后需在24个月内使用完毕,过期药品不得服用。储存时避免接触氧化性物质,如高锰酸钾等。

8. 常见疑问解答

Q1: 服药后多久起效?
A: 口服后1-2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30分钟内可见症状缓解,作用持续24小时。

Q2: 是否影响驾驶?
A: 约5%患者报告轻度嗜睡,建议用药后2小时内避免从事精密操作。

Q3: 与氯雷他定有何区别?
A: 相比氯雷他定(半衰期24-48小时),西替利嗪代谢更快,但抗组胺活性更强,对血清素受体有部分阻断作用。

Q4: 长期使用是否安全?
A: 临床研究显示连续用药4周耐受性良好,但不建议超过2周自行使用,需定期评估疗效。

9. 特殊情况用药建议

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建议将剂量减半至5mg/日,并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需延长给药间隔至每48小时一次。

妊娠期使用时,建议优先选择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B类药物。如必须使用,需在孕中期18-24周进行超声排畸监测。

10. 药物经济学分析

剂型规格 参考价格(元/盒) 日均治疗费用(10mg/日)
10mg×7片 15-25 2.14-3.57
10mg×14片 28-42 2.00-3.00
5mg×10片 20-30 1.00-1.50

相比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0.5元/片),虽单日费用较高,但因每日一次的用药频率和更少的副作用,整体治疗依从性和成本效益更优。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40314/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