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肾病科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典型症状包括蛋白尿(>1g/24h)、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建议进行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Scr/CrCl)、肾脏超声及必要时肾活检确诊。
治疗原则分为控制并发症和延缓进展:①严格血压管理(目标<130/80mmHg),优先选用ACEI/ARB类药物;②低盐低脂饮食,蛋白摄入量0.8g/kg/日;③针对病理类型选择免疫抑制剂(如膜性肾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下表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案:
病理类型 | 治疗方案 |
---|---|
系膜增生性肾炎 | ACEI/ARB+免疫抑制剂(中重度) |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膜性肾病 | 足量激素+利妥昔单抗 |
2. 急性肾损伤的紧急处理
急性肾损伤(AKI)是肾内科危急重症,黄金抢救时间窗为发病48小时内。常见病因包括肾前性(容量不足)、肾性(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肾后性(尿路梗阻)。关键处理流程如下:
第一步:稳定生命体征,纠正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第二步:鉴别病因,通过尿液检查(尿钠<20mmol/L提示肾前性)、影像学检查(超声评估肾脏大小)及肾功能动态监测;第三步:针对性治疗,如容量复苏、利尿剂使用、解除梗阻或启动CRRT。
典型病例:72岁男性因感染性休克诱发AKI,Scr从90μmol/L升至500μmol/L,经液体复苏+多巴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3周内肾功能恢复至基线水平。
3. 终末期肾病的透析方案选择
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需长期透析或肾移植。选择方案时需评估:①残余肾功能 ②心血管状态 ③营养状况 ④患者依从性。血液透析适合残余肾功能<10%、心血管稳定的患者,而腹膜透析更适合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差者。
腹膜透析优势:操作简便、保护残余肾功能、血流动力学稳定;劣势:感染风险(腹膜炎发生率10%-30%)、超滤不足风险。建议每周3次腹膜透析液交换,每次1.5-2L,葡萄糖浓度根据超滤需求调整。
表格:透析方式对比
项目 | 血液透析 | 腹膜透析 |
---|---|---|
透析频率 | 每周3次,每次4h | 每日1-2次,持续20h |
并发症 | 低血压、失衡综合征 | 腹膜炎、营养丢失 |
适应症 | 残余肾功能差 | 心血管不稳定 |
4. 糖尿病肾病的综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ESRD首要病因,治疗核心是严格控糖控压。建议糖化血红蛋白(HbA1c)<7%(eGFR<60时目标放宽至<8%),血压目标<130/80mmHg。药物选择优先SGLT2i(恩格列净)和GLP-1RA(利拉鲁肽),可降低蛋白尿30%-50%。
饮食管理: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日,钠摄入<2g/日,限钾限磷(血磷>1.78mmol/L时需磷结合剂)。定期监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若持续>300mg/g需启动ACEI/ARB治疗。
典型病例:55岁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UACR 500mg/g,eGFR 45ml/min。使用达格列净+厄贝沙坦治疗6个月后,UACR下降至120mg/g,eGFR稳定。
5. 肾病患者饮食指导
科学饮食可延缓肾功能恶化。蛋白质摄入需个体化:非透析患者建议0.6-0.8g/kg/日,透析患者增加至1.0-1.2g/kg/日。钠摄入需<2g/日,血钾>5.5mmol/L时限钾饮食(如避免香蕉、橙子等高钾食物)。
磷管理:血磷>1.78mmol/L时需使用碳酸钙或司维拉姆等磷结合剂。下表提供常见食物的磷含量参考:
食物 | 磷含量(mg/100g) |
---|---|
牛奶 | 95 |
鸡蛋 | 190 |
瘦牛肉 | 250 |
全麦面包 | 110 |
液体摄入:无水肿患者无需严格限水,透析患者每日液体量=前一日尿量+500ml。建议每日监测体重,避免快速增重(每周<1kg)。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38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