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中国高血压指南,成人血压正常值范围定义为:收缩压(SBP)<120 mmHg 且 舒张压(DBP)<80 mmHg。当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介于正常与高血压之间的状态称为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 mmHg),此时需密切监测。
2. 血压正常值范围表
分类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
正常血压 | <120 | <80 |
正常高值 | 120-139 | 80-89 |
高血压1级 | 140-159 | 90-99 |
高血压2级 | ≥160 | ≥100 |
注:血压测量需在安静状态下进行,且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3. 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关键因素
测量误差可能导致血压值偏差,需注意以下细节:
1. 测量时间:建议在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服药前测量;
2. 测量姿势:保持坐姿,双足平放,上臂与心脏平齐;
3. 情绪状态:剧烈运动、紧张或焦虑可能使血压升高20-30 mmHg;
4. 饮食影响:测量前30分钟内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或吸烟。
4. 不同人群的血压标准差异
老年人(>65岁):由于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可能略高于年轻人,但≥150/90 mmHg仍属高血压;
孕妇: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需排除慢性高血压);
儿童:血压标准需根据年龄、身高和性别调整,可参考百分位数法(如95百分位为高血压阈值)。
5. 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措施
高血压的综合管理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与药物治疗:
- 饮食调整:每日钠摄入量<5克,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 体重控制:BMI控制在<24 kg/m²,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 戒烟限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25克,女性<15克。
6. 高血压相关误区解析
常见误区包括:
1. “只关注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同样预示心脑血管风险,需全面评估;
2. “年轻无需监测”:20-40岁人群正常高值检出率高达30%,早期干预可逆转;
3. “血压正常无需复查”:即使血压正常,建议每年至少测量3次。
7. 最新研究进展与指南更新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以下更新:
- 正常高值重新界定:收缩压13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 mmHg需启动生活方式干预;
- 强化血压控制目标: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目标<130/80 mmHg;
- 新型治疗药物: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被纳入一线用药。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3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