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后续落地政策值得期待

1. 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产业的战略定位

近年来,我国将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列为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其发展被纳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国家级战略文件。根据中信建投证券最新研报显示,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预计将在2024年第二季度正式出台,该计划将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目前全球生物经济规模已突破5万亿美元,我国生物经济总量占GDP比重从2017年的2.9%提升至2023年的4.5%,预计2030年将突破8%。

2. 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方向

即将出台的行动计划将重点突破三大技术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合成生物学(人工生命体系构建)和生物反应器系统(高效生物制造装备)。在基因编辑领域,我国企业已掌握第三代基因编辑工具开发能力,CRISPR-Cas12i系统编辑效率较传统技术提升40%。合成生物学方面,人工合成淀粉项目已实现实验室10g/L产量,较传统玉米淀粉生产效率提高3倍。

3. 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政策文件将建立”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双轮驱动机制。在基础研究层面,中央财政将设立生物制造专项基金,2024-2026年预计投入200亿元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应用方面,计划对生物基材料、细胞治疗等重点领域实施阶梯式税收优惠,其中生物基塑料企业增值税率将从13%逐步降至9%。同时,建立生物安全审查机制,对基因编辑产品实施分阶段审批制度。

4. 重点产业领域发展预测

产业领域 2023年规模 2025年预测 2030年目标
生物基材料 800亿元 1500亿元 5000亿元
细胞治疗 120亿元 300亿元 1000亿元
合成生物学 180亿元 400亿元 1500亿元

5. 企业投资布局建议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具备全产业链布局能力的企业。建议配置以下三类标的:上游技术平台型企业(如基因测序设备商)、中游生物制造服务商(CDMO平台)、下游应用创新企业(如生物可降解包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具备生物安全合规能力的企业将在政策实施后获得先发优势。中信建投建议将生物制造配置权重提升至成长板块的15%-20%。

6. 国际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生物制造领域呈现”三足鼎立”态势:美国以Moderna、Ginkgo Bioworks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企业占据38%市场份额;欧盟通过”地平线计划”培育了Synthego等创新企业;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庞大的市场需求,在生物基材料、发酵工程领域已形成竞争优势。但我国在基因测序设备高通量筛选系统等关键设备领域仍存在30%以上的进口依赖。

7. 技术产业化挑战与对策

当前面临三大产业化瓶颈:技术转化率不足(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率约25%)、标准化体系缺失(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伦理审查滞后(基因编辑产品审批周期长达18-24个月)。政策文件将建立技术中试平台,对通过中试的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贴。同时推动建立生物制造行业标准联盟,2025年前完成20项关键标准制定。

8.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将实施”生物制造人才倍增计划”,重点建设交叉学科培养体系。计划在20所”双一流”高校设立生物制造学院,2025年前培养3万名复合型人才。薪酬体系方面,对核心研发人员实施项目分红+股权激励的双重激励机制。同时建立国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顶尖科学家给予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

9. 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政策将推动生物制造与碳中和目标深度结合。在生物基材料领域,要求2025年前实现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支持企业建立生物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对采用生物法处理工业废水的企业给予每吨5元的补贴。在农业领域,推广生物农药替代计划,到2030年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0%。

10. 投资风险提示

投资者需警惕三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如mRNA技术可能被更优技术取代)、政策执行风险(补贴资金落实进度)、国际竞争风险(海外巨头加速布局)。建议采用核心+卫星投资策略,核心配置技术平台型企业,卫星布局细分领域龙头。同时关注生物安全审查带来的行业洗牌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32119/

(0)
墨香轩墨香轩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