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分与性状
复方新诺明由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SMZ为磺胺类抗菌药,通过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细菌叶酸合成;TMP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二者联用产生协同作用,增强抗菌效果。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剂,易溶于水,稳定性良好。
2.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及伤寒等。禁用于: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病患者(如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婴儿。
3. 用法用量与疗程
成人常用剂量:每次1片(含SMZ400mg+TMP80mg),每日2次,空腹或餐后服用。疗程根据感染类型调整:
- 泌尿系统感染:3-5天
- 呼吸道感染:7-10天
- 伤寒:10-14天
肾功能不全者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禁用。
4. 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不良反应:
- 过敏反应:皮疹、瘙痒(发生率5%-10%)
- 血液系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2%-5%)
-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发生率8%-12%)
处理措施:
1. 出现过敏症状立即停药并使用抗组胺药
2. 定期监测血常规,发现异常及时减量或停药
3. 严重腹泻时补充电解质
5. 注意事项与特殊人群
重要注意事项:
•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 长期用药者需预防性补充叶酸(每日5mg)
• 避免与含鞣酸的中成药联用
• 高热患者禁用(可能加重肾损伤)
特殊人群 | 用药建议 |
---|---|
孕妇 | 妊娠末三个月禁用(致胎儿核黄疸风险) |
哺乳期 | 药物可进入乳汁,需权衡利弊 |
老年人 | 减量至每次1片/日,监测肾功能 |
6. 药物相互作用
主要相互作用:
- 与华法林联用:增强抗凝作用,需监测INR
- 与苯妥英钠联用:增加中枢抑制风险
- 与利福平联用:可能降低抗菌活性
禁忌联用药物:
• 含磺胺类药物的其他制剂
• 青霉素类抗生素(可能加重过敏反应)
7. 药理作用与耐药机制
药理机制:SMZ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双重阻断叶酸合成。耐药机制:
- 细菌产生二氢叶酸合成酶变构体
- 过量PABA竞争性拮抗
- 药物外排泵过度表达
耐药率监测:
2022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显示:大肠杆菌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32.7%,肺炎克雷伯菌达28.4%。
8. 药代动力学特征
吸收:
口服后SMZ和TMP均在小肠上段吸收,达峰时间分别为1-2小时和1.5-2.5小时。生物利用度:SMZ 90%-100%,TMP 75%-90%。
参数 | SMZ | TMP |
---|---|---|
半衰期 | 6-12h | 8-10h |
蛋白结合率 | 60%-70% | 30%-40% |
排泄途径 | 70%经肾 | 60%经肾 |
9. 贮藏与有效期
贮藏条件:
• 密封避光保存(温度20-25℃)
• 防潮防湿,避免阳光直射
• 远离儿童可触及区域
包装规格 | 有效期 |
---|---|
铝塑板装(12片/板×2板) | 24个月 |
瓶装(100片/瓶) | 18个月 |
10. 临床应用指南
用药指导建议:
1. 用药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可疑病例)
2. 长期用药者每2周复查血常规
3. 肾功能监测周期:肌酐>1.5mg/dl者每周检测
4. 联用碱化尿液药物(如碳酸氢钠)预防结晶尿
5. 溶液配制后立即使用(稳定性<2小时)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3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