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系统异常反应
小儿荨麻疹多由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引发,当机体接触过敏原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常见致敏原包括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尘螨、花粉等吸入物,以及部分药物成分。
二、感染因素触发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急性荨麻疹的常见诱因,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可引发免疫应答异常。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蛔虫、钩虫)也会通过释放毒素刺激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三、物理性刺激影响
约15%患儿出现物理性荨麻疹,包括皮肤划痕症(机械刺激)、胆碱能性荨麻疹(体温变化)、寒冷性荨麻疹(低温暴露)。这类荨麻疹具有明确的诱发条件,症状通常在刺激后30分钟内显现。
四、遗传易感性因素
特应性体质儿童发病率较普通儿童高3-5倍,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者,其IgE水平常显著升高。基因多态性研究显示,染色体5q31-33区域与过敏性疾病易感性密切相关。
五、慢性疾病关联
甲状腺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中,42%伴有慢性荨麻疹。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组胺释放增加,也是部分患儿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
六、环境暴露风险
环境污染物(PM2.5、甲醛)、日化用品(含防腐剂沐浴露)、食品添加剂(人工色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进入体内,诱发非免疫性荨麻疹反应。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