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慢性结肠炎概述
-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长期炎症反应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等。
- 病因复杂,涉及免疫异常、感染、遗传、环境及心理因素,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 二、药物治疗核心方案
- 1. 抗炎药物
- (1)5-氨基水杨酸类: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适用于轻中度患者,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炎症因子减轻黏膜损伤。
- (2)局部栓剂/灌肠剂:如美沙拉嗪栓,直肠给药减少全身副作用,适合直肠型病变。
- 2. 免疫调节剂
- (1)硫唑嘌呤:抑制DNA合成,用于对5-ASA无效的中重度患者,需监测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
- (2)甲氨蝶呤:每周一次小剂量注射,控制免疫过度激活,妊娠期禁用。
- 3. 生物制剂
- (1)抗TNF-α单抗: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针对肠道炎症关键介质,适用于传统药物失效的中重度患者。
- (2)整合素受体拮抗剂:那他珠单抗,阻断免疫细胞迁移至肠道,需警惕机会性感染风险。
- 4. 抗生素治疗
- (1)针对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首选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
- (2)合并细菌性病原体时:头孢曲松+甲硝唑联合用药。
- 5. 对症支持药物
- (1)止泻:洛哌丁胺短期使用,避免长期依赖导致毒素吸收增加。
- (2)解痉:匹维溴铵缓解肠道痉挛,配合热敷效果更佳。
- (3)营养补充:口服氨基酸制剂或静脉营养支持严重营养不良者。
- 三、个性化用药策略
- 1. 分型精准用药
- 溃疡性结肠炎优先选择美沙拉嗪缓释片,克罗恩病需联合生物制剂。
- 左半结肠病变推荐栓剂,全结肠炎需口服联合灌肠。
- 2. 阶段化治疗
- 急性发作期:生物制剂+激素冲击(泼尼松60mg/d)。
- 维持期:逐步减停激素,过渡到5-ASA或免疫抑制剂。
- 复发预防:硫唑嘌呤联合低剂量激素长期维持。
- 3. 特殊人群用药
- 孕妇:禁用沙利度胺、甲氨蝶呤,优先选择局部5-ASA。
- 老年人:慎用NSAIDs类药物,警惕药物相互作用。
- 儿童:起始剂量减半,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 1. 饮食管理
- 低纤维饮食:避免芹菜、坚果等刺激性食物。
- 短链脂肪酸补充:菊粉、亚麻籽油促进肠道修复。
- 低FODMAP饮食:减少乳糖、果糖摄入缓解腹胀。
- 2. 心理调节
- 认知行为疗法(CBT)降低焦虑水平,改善肠道高敏感状态。
- 正念冥想每日15分钟,可使疼痛评分下降30%。
- 3. 运动指导
-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提升肠道血流。
- 避免剧烈运动诱发肠痉挛,建议餐后2小时活动。
- 4. 中医辅助疗法
- 中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需经中医师辨证施治。
- 针灸:足三里、天枢穴刺激调节肠神经功能。
- 五、用药注意事项
- (1)激素不可骤停,需每3日减量5mg。
- (2)生物制剂治疗前筛查结核感染。
- (3)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使用抗凝药物时)。
- (4)记录药物日记追踪疗效与副作用。
- 六、预后与随访
- 规范治疗下5年缓解率可达70%,需每3-6个月复查肠镜评估黏膜愈合。
- 警惕癌变风险,全结肠炎持续8年以上患者建议每年做病理活检。
- 七、特别提醒
- 勿自行购买”偏方”或停药,所有药物调整需主治医师评估。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柳氮磺吡啶与华法林联用会增强抗凝效果。
- 关注新药进展:JAK抑制剂乌帕替尼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2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