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烫伤破皮的急救与护理全攻略
-
一、烫伤分级与紧急处理原则
- 1. 烫伤程度快速判断:
- • I度(红斑型):仅表皮受损,局部发红、疼痛
- • 浅II度(水疱型):真皮浅层损伤,形成明显水疱
- • 深II度(坏死型):真皮深层损伤,可能出现破皮现象
- • III度(焦痂型):全层皮肤及皮下组织破坏
- 2. 黄金急救时间:烫伤后立即开始处理,最佳时机在30分钟内
- 3. 禁忌行为:
- • 不要涂抹牙膏、酱油、香油等物质
- • 避免刺破完整水疱
- • 禁止使用偏方如蛋清、醋酸处理
- 4. 紧急处理四步法:
- • 冷却:流动冷水冲洗10-15分钟(温度15-25℃)
- • 剪除:剪去破损衣物,保留未黏连部分
- • 覆盖: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轻柔包扎
- • 送医:破皮面积超过体表1%或面部/关节部位需立即就诊
-
二、破皮烫伤的专业护理方案
- 1. 初期护理(0-7天):
- • 每日消毒:碘伏棉球螺旋式擦拭创面
- • 渗出液管理:使用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
- • 疼痛控制:按医嘱服用布洛芬等镇痛药
- 2. 中期修复(8-21天):
- • 生理盐水湿敷:每日2次促进肉芽生长
- • 抗生素软膏:外用莫匹罗星预防感染
- • 瘢痕预防:使用硅凝胶制剂减少增生
- 3. 后期康复(22天后):
- • 压力治疗:穿戴医用弹力套抑制瘢痕
- • 功能锻炼:关节烫伤需做渐进式屈伸训练
- • 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C/E和锌元素
-
三、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 1. 婴幼儿烫伤:
- • 使用婴儿专用烧伤膏(含磺胺嘧啶银)
- • 注意体温监测防止低体温症
- • 每日更换敷料时需两人协作固定
- 2. 糖尿病患者:
- • 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再手术
- • 延长抗生素使用周期至10-14天
- • 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3. 大面积烫伤:
- • 补液计算:Parkland公式=体重(kg)×Ⅱ-Ⅲ度烧伤面积×4ml
- • 间隔翻身:每2小时变换体位防止压疮
- • 营养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5g/kg
-
四、家庭护理必备物品清单
- 1. 急救包配置:
- • 无菌敷料:5cm×5cm纱布片10片
- • 医用器械:尖头镊子、医用剪刀
- • 消毒用品:碘伏棉签、酒精棉片
- 2. 日常护理套装:
- • 湿性愈合敷料:水胶体敷料2片
- • 抗生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1支
- • 止痛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6粒
- 3. 康复辅助工具:
- • 硅胶瘢痕贴:5cm×10cm规格
- • 弹力绷带:弹性系数30%-50%
- • 按摩器具:医用瘢痕按摩器
-
五、常见并发症防治
- 1. 感染征兆识别:
- • 局部:红肿热痛加剧、脓性分泌物
- • 全身:体温>38.5℃、白细胞升高
- 2. 电解质紊乱预防:
- • 监测指标:血钠、钾、氯离子浓度
- • 口服补液:ORS口服补液盐Ⅲ
- 3. 瘢痕过度增生干预:
- • 早期干预:伤后2周开始硅酮制剂
- • 物理疗法: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 • 手术指征:瘢痕厚度>4mm时考虑切除
-
六、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
- 1. 禁忌食物:
- • 刺激性食品:辣椒、芥末、酒精
- • 过敏原:海鲜、芒果等高敏食材
- • 发物争议:无需绝对禁食鸡肉、鸡蛋
- 2. 推荐食谱:
- • 蛋白质来源:鱼肉粥、豆腐羹、乳清蛋白粉
- • 维生素补充:猕猴桃、橙子、西兰花
- • 抗氧化食物:蓝莓、胡萝卜、南瓜
- 3. 特殊需求:
- • 儿童:保证每日奶量500ml以上
- • 孕妇:增加铁剂和叶酸补充
- • 老年人:少食多餐,注意钙质摄入
-
七、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 1. 心理干预措施:
- • 认知行为疗法:纠正”丑陋”认知偏差
- • 支持小组:参加烧伤患者互助会
- •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缓解焦虑情绪
- 2. 社会适应策略:
- • 职业康复:咨询职业培训中心
- • 教育支持:申请伤残学生补助
- • 法律援助:了解医疗事故鉴定流程
- 3. 美容修复选择:
- • 化学剥脱:适合浅表瘢痕
- • 微针治疗:改善瘢痕质地
- • 自体脂肪移植:填充凹陷性瘢痕
-
八、预防措施与家庭安全
- 1. 厨房安全改造:
- • 安装防烫把手:热水壶旋转开关
- • 设置隔热区:划定儿童活动安全距离
- • 使用防爆玻璃:灶台防护罩
- 2. 日常防护技巧:
- • 测试水温:淋浴前用肘部内侧试温
- • 热饮处理:杯口朝外放置避免打翻
- • 电器维护:定期检查电热毯线路
- 3. 社区急救培训:
- • 参加红十字会急救课程
- • 家庭成员掌握基础包扎技术
- • 儿童烫伤情景模拟演练
-
九、就医指南与转诊标准
- 1. 立即转诊指征:
- • 烫伤面积超过体表5%
- • 出现休克症状(心率>120次/分)
- • 合并吸入性损伤
- 2. 专科选择建议:
- • 三甲医院烧伤科
- • 整形外科瘢痕门诊
- • 康复医学科物理治疗室
- 3. 就诊材料准备:
- • 初诊携带:身份证、医保卡
- • 复诊携带:既往病历、用药清单
- • 检查项目:血常规、CRP检测
-
十、新型治疗技术进展
- 1. 组织工程皮肤:
- • 真皮替代物:Integra人工真皮
- • 表皮细胞移植:自体培养角质细胞
- 2. 生物敷料应用:
- • 蜂胶基质敷料
- • 胶原蛋白海绵
- • 纳米纤维素膜
- 3. 激光治疗新方案:
- • 1064nmNd:YAG激光
- • 595nm脉冲染料激光
- • 分段式波长联合疗法
-
十一、护理误区辨析
- 1. 错误观念澄清:
- • “紫草油加速结痂”:可能引发感染
- • “自然脱痂效果好”:增加瘢痕风险
- • “晒太阳杀菌”:紫外线损伤新生组织
- 2. 新手常见错误:
- • 包扎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 • 撕扯结痂导致二次损伤
- • 过早揭去生物敷料
- 3. 药物使用误区:
- • 滥用激素类药膏
- • 长期使用抗生素软膏
- • 未经指导使用中药制剂
-
十二、长期随访与健康管理
- 1. 复查计划:
- • 术后1个月:评估愈合情况
- • 3个月:瘢痕状态评估
- • 半年:功能恢复检查
- 2. 健康档案建立:
- • 记录每次换药照片
- • 标注瘢痕变化曲线
- • 登记药物使用记录
- 3. 年度体检重点:
- • 血常规监测
- • 肝肾功能检查
- • 皮肤癌筛查(高危患者)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