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 Embolism)是一种由血栓或栓子阻塞肠系膜上动脉引发的急性缺血性疾病,可能导致肠道广泛坏死。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50%-70%,需紧急识别与救治。
病因与诱因
- 栓塞来源:心源性占80%(房颤、心肌梗死、人工瓣膜),其余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医源性栓塞
- 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者,近期心脏手术患者风险显著增加
- 诱因:血液高凝状态、剧烈活动、长时间卧床
典型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发病6小时内)
- 突发剧烈绞痛:脐周或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逐渐加剧
- 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含胆汁或粪渣
- 无腹泻或仅有少量便血
进展期表现(6-24小时)
- 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 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白细胞升高、代谢性酸中毒
关键诊断手段
- 影像学检查:
- 增强CT血管造影(金标准):可显示动脉闭塞部位及肠壁坏死范围
- MRI/MRA:适用于碘过敏患者
- 实验室指标:
- 乳酸水平>4mmol/L提示组织缺氧
-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 D-二聚体显著增高
- 鉴别要点:与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的疼痛特点及影像特征对比分析
急救与治疗方案
紧急处理流程
-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维持血压
- 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降低肠道压力
- 纠正休克: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预后与随访管理
- 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 就诊延迟>24小时死亡率升至80%
- 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极差
- 出院后监测:
- 每3个月复查下肢深静脉超声
- 长期抗凝治疗(INR目标值2-3)
- 饮食指导:低脂、少渣饮食,分次少量进食
最新诊疗进展
- 机械取栓联合低温疗法延长缺血耐受时间
- 人工智能辅助CT影像快速诊断系统
- 新型口服抗凝药(DOACs)在术后患者的个体化应用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18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