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多发于儿童。其典型表现为发热、全身弥漫性皮疹和咽峡炎。以下是系统化的防治指南:
一、核心治疗方案
-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需足疗程用药(通常10天),可彻底杀灭病原体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 对症处理:
- 高热时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避免酒精擦浴。
- 咽喉疼痛可含服淡盐水或局部喷雾剂缓解。
- 住院指征:出现严重脱水、脓毒症表现或疑似并发症时需立即入院。
二、家庭护理要点
- 隔离防护:患者需单独餐具,咳嗽/打喷嚏用纸巾遮挡,衣物床单每日消毒。
- 皮肤管理:皮疹瘙痒期避免抓挠,可外涂炉甘石洗剂,蜕皮阶段勿强行撕扯。
- 营养支持: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果泥),忌辛辣刺激食物,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三、并发症预防与监测
- 治疗24-48小时后若仍发热或咽痛加重,提示可能耐药需调整治疗方案。
- 警惕晚期并发症:心肌炎(心悸胸闷)、急性肾小球肾炎(尿少水肿),痊愈后1-2月需复查尿常规。
四、日常预防策略
- 流行季节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儿童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
- 学校/幼儿园发现病例应停课至传染期结束(通常治疗后24小时)。
- 目前尚无针对性疫苗,重点在于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
五、常见问题解答
- Q: 皮疹消退后是否还需继续用药?
A: 是的,抗生素需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或引发并发症。 - Q: 发病期间能否洗澡?
A: 可以,但需用温水轻柔清洁,避免用力搓揉皮疹部位。 - Q: 如何判断是否传染给家人?
A: 接触者出现突发高热+草莓舌+环口苍白圈需立即就诊排查。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