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血肿的定义与分类
- 颅内血肿是指血液在颅腔内异常积聚,压迫脑组织或脑室系统,引发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根据出血位置分为:
- 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骨间)
- 硬膜下血肿(硬脑膜与蛛网膜间)
- 脑内血肿(脑实质内)
- 病因与高危因素
- 头部外伤是最常见原因(如车祸、跌倒),非创伤性因素包括:
- 高血压脑出血
- 血管畸形破裂
- 抗凝药物使用
- 肿瘤卒中
- 核心临床表现
- 典型“中间清醒期”见于硬膜外血肿,表现为:
- 受伤后短暂意识清醒→渐进性嗜睡/昏迷
- 头痛伴喷射性呕吐
- 单侧瞳孔散大(动眼神经受压)
- 硬膜下血肿特点:
- 慢性起病(数日到数周)
- 进行性认知障碍、步态不稳
- 老年人多见(脑萎缩致桥静脉撕裂)
- 脑内血肿特征:
- 急性起病伴随剧烈头痛
- 局灶症状(偏瘫、失语)
- 血压升高、脉搏减慢(Cushing反应)
- 诊断金标准
- 头颅CT平扫敏感度达95%以上,可快速鉴别:
- 血肿密度(急性期高密度影)
- 占位效应程度
- 中线结构移位情况
- MRI对亚急性/慢性血肿及脑室内出血更具优势
- 紧急处理原则
- 病情分级(GCS评分)决定救治方案:
- 轻型(GCS13-15):密切观察+降颅压治疗
- 重型(GCS<9):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
- 手术方式选择:
- 钻孔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
- 去骨瓣减压(大面积脑挫裂伤)
- 微创穿刺吸引(脑内血肿)
- 术后管理重点:
- 控制ICP(目标<20mmHg)
- 预防癫痫发作
- 肠内营养支持
- 预后评估指标
- 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
- 恢复良好(1分)
- 中度残疾(2分)
- 植物状态(3分)
- 死亡(4分)
- 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 初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血肿体积(>30ml危险性显著增加)
- 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
- 预防策略与日常注意事项
- 高危人群防护:
- 老年人防跌倒措施(居家环境改造)
- 抗凝患者定期监测INR值
- 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140/90mmHg)
- 早期识别预警信号:
- 持续性头痛加重
- 新发神经系统症状
- 意识状态波动
- 急救黄金时间:
- 创伤后2小时是最佳抢救时段
- 发病至手术时间每缩短30分钟,死亡率下降10%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1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