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谵妄状态是一种突发性的急性脑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混乱、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波动以及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 常见于老年人、重症患者或术后人群,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需及时识别与干预。
一、谵妄的定义与核心特征
谵妄(Delirium)属于急性起病的认知综合征,其核心特征包括:
- 意识水平改变:患者对外界环境感知模糊,可能出现定向力障碍或幻觉。
- 注意力受损:无法持续关注对话或任务,容易被外界干扰。
- 思维混乱:言语表达缺乏逻辑性,可能出现自相矛盾的叙述。
- 昼夜节律紊乱:夜间躁动、白天嗜睡的“日落综合征”是典型表现。
二、谵妄的临床分类与表现形式
根据症状特点可分为三种亚型:
- 超动型:占40%-50%,表现为激越、攻击行为、幻视或幻听。
- hypoactive型:占30%-40%,以淡漠、少言、反应迟钝为主,易被误诊为抑郁或痴呆。
- 混合型:兼具上述两种特征,病情最为复杂。
三、病因与诱发因素
谵妄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常见诱因包括:
- 生理机制:神经递质失衡(如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过多)、炎症因子释放、脑血流灌注不足。
- 疾病因素:
- 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尿路感染、肺炎。
- 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肝肾功能衰竭。
-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癫痫、脑外伤。
- 医源性因素:
- 药物影响:镇静剂、抗胆碱药、NSAIDs类止痛药。
- 手术与麻醉:术后谵妄发生率可达20%-50%。
- 环境与心理因素:住院环境陌生、感官剥夺、疼痛未控制。
四、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基于DSM-5标准,确诊需满足:
- 急性起病(数小时至数天内进展)。
- 注意力缺陷+认知其他领域受损(记忆、语言、定向力)。
- 意识水平波动。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 血管性痴呆:缓慢起病,无意识水平波动。
- 阿尔茨海默病:渐进性记忆力下降,无急性诱因。
- 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持续存在,无昼夜节律紊乱。
五、临床评估工具
常用量表包括:
- ICDSC(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适用于ICU患者。
- CAM-ICU(重症监护谵妄诊断访谈量表):含镇静评估模块。
- 4AT量表:整合谵妄筛查与镇静评估的快速工具。
六、治疗策略与干预措施
遵循“去除诱因+支持治疗+对症处理”的原则:
- 病因治疗:
- 停用可疑药物:如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
- 纠正代谢紊乱:补充维生素B1、纠正电解质失衡。
-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抗生素。
- 非药物干预:
- 环境调整:保持光线充足、床头时钟、家属陪伴。
- 感官刺激:播放熟悉音乐、进行定向力训练。
- 早期活动:每2小时协助翻身、坐立训练。
- 药物治疗:
- 抗精神病药:小剂量使用(如利培酮0.5mg/日),仅用于严重激越患者。
- 苯二氮䓬类慎用:可能加重认知障碍。
- 胆碱酯酶抑制剂:研究显示多奈哌齐可能缩短病程。
七、预防策略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预防措施:
- 术前准备:
- 优化营养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
- 戒烟戒酒:降低术后谵妄风险。
- ICU管理:
- 每日唤醒试验:逐步减少镇静药物。
- 疼痛评估:使用NRS量表每日监测。
- 多学科协作:
- 组建谵妄防治小组:包含医生、护士、康复师。
- 标准化流程:制定谵妄筛查与干预路径图。
八、长期预后与社会影响
关键数据表明:
- 住院患者谵妄发生率约15%-50%,ICU达80%。
- 死亡率增加2-3倍,1年后死亡率达30%-40%。
- 认知功能恢复不完全者占60%,易发展为痴呆。
- 医疗费用增加3-4倍,平均住院日延长7-10天。
九、典型案例解析
某78岁男性患者案例:
- 病史:前列腺癌骨转移,既往高血压病史。
- 诱因:因尿潴留入院,使用留置导尿管后出现症状。
- 临床表现:夜间大喊大叫、认错家人、无法配合治疗。
- 处置过程:
- 停用抗胆碱能导尿管润滑剂。
- 每日进行定向力训练和音乐疗法。
- 3天后症状缓解,住院时间缩短5天。
十、家庭护理要点
家属应掌握:
- 建立安全环境:移除尖锐物品,使用防跌倒装置。
- 规律作息:白天开窗通风,夜晚调暗灯光。
- 沟通技巧:简短指令、重复关键信息、避免争论。
- 观察记录:记录症状变化及诱因关联性。
十一、未来研究方向
当前热点领域包括:
- 生物标志物开发:寻找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或神经递质指标。
- 数字疗法应用:VR认知训练、智能监测设备。
- 个性化干预方案:基于基因分型的药物选择。
十二、结语
谵妄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公共卫生挑战。通过早期识别、多维度干预和系统化预防,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医护人员与家属需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从病房到社区的全程管理体系,最终实现降低发病率、缩短病程、提升生活质量的目标。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1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