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贫血概述
- 贫血是一种常见血液疾病,核心特征是外周血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范围。全球约有24.8亿人受贫血困扰,尤其在孕妇、儿童及发展中国家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 成年男性Hb<130g/L
- 非妊娠女性Hb<120g/L
- 孕妇Hb<110g/L
- 二、国际通用贫血分度标准
- 基于Hb浓度的四度分级法(WHO与国内诊疗规范共同采用):
-
- 轻度贫血:Hb 90-120g/L(男性)/90-119g/L(女性)
- 中度贫血:Hb 60-89g/L
- 重度贫血:Hb 30-59g/L
- 极重度贫血:Hb<30g/L
- 特殊人群调整:
- 孕妇:Hb<110g/L即视为贫血
- 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Hb<130g/L
- 老年人:合并心血管病者Hb临界值需上浮10%-20%
- 三、各分度典型临床表现
-
- 轻度贫血(早期预警信号)
- 疲劳感加重,尤其午后
- 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 指甲脆裂、头发干枯
- 女性经期可能出现经量减少
- 中度贫血(器官代偿阶段)
- 活动后心悸气短(静息心率>90次/分)
- 皮肤黏膜苍白(睑结膜、甲床明显)
- 头晕耳鸣频率增加
- 消化系统异常:食欲减退伴异食癖
-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 重度贫血(器官衰竭前兆)
- 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
- 心脏扩大伴收缩期杂音
- 杵状指、黄疸(溶血性贫血特异性表现)
- 神经系统症状:记忆力严重衰退、定向力障碍
- 儿童出现发育停滞、智力倒退
- 极重度贫血(生命体征紊乱)
- 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90mmHg)
- 意识模糊至昏迷状态
- 多器官缺氧损伤:肝肾功能异常
- 心律失常(室速、房颤等致命心律)
- 死亡率高达30%以上(未经抢救)
- 轻度贫血(早期预警信号)
- 四、实验室诊断关键指标
- 基础检测项目:
- 全血细胞分析(CBC)
- 网织红细胞计数
- 血涂片形态学观察
- 病因筛查组合:
- 铁代谢四项: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 维生素B12/叶酸水平测定
- 骨髓穿刺活检(疑似再生障碍性贫血时)
- Ham试验、Coombs试验(溶血性贫血排查)
- 影像学辅助:
- 超声心动评估心功能
- 腹部CT/MRI寻找肿瘤性出血病灶
- 五、分度对应治疗策略
-
- 轻度贫血
- 饮食干预:每日摄入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
- 口服铁剂:硫酸亚铁+维生素C(餐后服用)
- 补充叶酸:尤其孕早期女性
- 中度贫血
- 静脉铁剂治疗(如蔗糖铁注射)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应用(慢性肾病相关)
- 病因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内镜下止血
- 重度贫血
- 紧急输注浓缩红细胞(目标Hb提升至60-70g/L)
- 手术干预:脾切除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极重度贫血
- 交叉配血后优先输血(目标Hb≥30g/L)
- 机械通气支持(呼吸衰竭患者)
- ECMO体外循环(多器官功能衰竭)
- 病因根治:白血病患者立即化疗
- 轻度贫血
- 六、特殊人群管理要点
-
- 孕妇
- 孕期贫血可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
- Hb<70g/L需严格限制活动
- 分娩前确保Hb>80g/L降低产后大出血风险
- 婴幼儿
- 6个月至2岁是高发期
- 首选右旋糖酐铁口服液
- 定期监测神经发育里程碑
- 老年人
- 警惕胃癌、结肠癌等潜在病因
- 慎用NSAIDs类药物防消化道出血
- 合并冠心病者Hb维持目标>100g/L
- 运动员
- 运动性贫血需与病理型鉴别
- 禁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作弊
- 补铁期间避免饮用茶水
- 孕妇
- 七、日常预防与自我监测
- 高危人群自查清单:
- 每月记录两次晨起心率
- 观察指甲形状(匙状甲提示缺铁)
- 记录月经量变化(>80ml/周期需就医)
- 营养强化方案:
- 高铁食物:黑木耳(每100g含90mg铁)、猪血(80mg)
- 促进吸收技巧:维生素C与肉类同食
- 避免干扰因素:菠菜与豆腐不可同餐
- 家庭急救措施:
- 突发晕厥者平卧抬高下肢
- 记录发作时间、伴随症状
- 保存近期用药清单供医生参考
- 八、预后与随访
- 轻度贫血规范治疗后3-6个月可完全纠正
- 中重度患者需持续监测至少2年
- 极重度幸存者存在心肌纤维化风险,需终身随访
- 复发预警信号:Hb恢复后再次下降>10g/L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1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