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周期异常
- 经期出血量变化
- 经期持续时间延长或缩短
- 经血颜色及质地异常
- 伴随症状
- 中医辨证分型
- 病因分类
- 诊断流程
- 治疗方案
- 日常调理建议
一、月经不调核心症状解析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三要素的异常变化:
1. 周期紊乱:间隔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2. 经期异常:持续<2天或>8天
3. 出血量变异:单日需更换卫生巾>8片即属月经过多,连续3个月经周期总出血量<15ml为月经过少
1.1 特殊临床表现
- 突破性出血:两次月经间非预期出血
- 经前淋漓出血:月经前3-7天少量出血
- 经后持续出血:月经结束后仍有点滴出血
- 经血性状改变:凝血块>2cm、持续棕褐色分泌物
二、病因机制深度剖析
2.1 内分泌系统失衡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导致:
• GnRH脉冲频率异常
• 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失常
• 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调
• 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TSH<0.1mIU/L或>4.0mIU/L)
•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5
2.2 器质性病变
- 生殖器官解剖异常:幼稚子宫、双角子宫等先天畸形
- 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增生症、息肉、粘连
- 卵巢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黄体囊肿
- 内分泌肿瘤:垂体微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
三、临床诊断流程详解
3.1 初步评估标准
根据2023年《妇科内分泌诊疗指南》:
① 病史采集:记录近6个月月经日记
② 基础检查:性激素六项(月经第2-4天检测)
③ 影像学: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正常范围3-10mm)
④ 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检查
3.2 分型诊断标准
类型 | 特征指标 |
---|---|
排卵障碍型 | 基础体温单相、孕酮<1ng/ml |
黄体功能不足 | 月经中期LH峰缺失、孕酮峰值<10ng/ml |
围绝经期型 | FSH>25IU/L、AMH<1.0ng/ml |
四、规范化治疗方案
4.1 药物治疗选择
- 短效避孕药:妈富隆21片疗法(适用于PCOS患者)
- 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从50mg起始剂量
- 止血方案:氨甲环酸首剂1g iv,维持剂量0.5g tid
4.2 中医特色疗法
根据证型辨证施治:
• 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加减(当归尾12g+川芎9g)
• 肾虚型:左归丸合二至丸(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 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桃仁9g+红花6g)
五、生活管理指南
5.1 营养调控方案
- 铁元素补充:每日摄入18mg(女性生理期增加至23mg)
- Omega-3脂肪酸:深海鱼每周2次(含EPA/DHA>500mg/d)
- 维生素D:血清25(OH)D<20ng/mL需补充
5.2 运动干预计划
根据WHO推荐:
• 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中强度(心率达最大值60-70%)
• 功能训练:每周2次盆底肌锻炼(Kegel运动每日3组×15次)
• 禁忌活动:经期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如马拉松)
六、预警信号识别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 出血量>200ml/周期(相当于每小时浸透一片超厚型卫生巾)
★ 年龄<40岁突发闭经
★ 合并严重贫血(Hb<70g/L)
★ 下腹部包块伴疼痛加重
6.1 急诊指征
- 突然大量出血伴头晕目眩(收缩压<90mmHg)
- 停经后突发腹痛(可能异位妊娠破裂)
- 接触性出血(宫颈癌早期警示)
七、预后管理要点
随访监测重点:
1. 激素水平季度复查
2. 子宫内膜厚度每6个月超声评估
3. PCOS患者每年OGTT检测
7.1 不同年龄段关注重点
年龄阶段 | 重点监测项目 |
---|---|
青春期 | 排除特纳综合征、雄激素过高 |
生育期 | 不孕症筛查、内膜容受性评估 |
围绝经期 | 骨密度检测、心血管风险评估 |
本文所述内容均依据最新版《妇科内分泌疾病诊治指南》,数据截止2024年3月,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