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泻的原因与危害
-
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呈水样。其诱因包括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过敏反应、药物副作用或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频繁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
脱水的早期信号
-
口渴、尿量减少、头晕、皮肤弹性下降是脱水征兆。儿童和老年人风险更高,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变化。
-
缓解腹泻的饮品推荐
-
1. 米汤/粥水
-
作用: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易消化且能修复肠道黏膜。
-
做法:大米煮至软烂取汤,可加入少许食盐补充钠离子。
-
2. 淡盐温开水
-
配方:500ml温水+1.75g盐(约半茶匙),可缓解轻度脱水。
-
注意:需用食用盐而非低钠盐,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
-
3. 椰子水
-
优势:天然含钾、镁等电解质,渗透压接近人体体液。
-
选择:优先新鲜椰青,避免添加糖的加工产品。
-
4. 苹果泥水
-
制备:苹果去皮蒸熟打浆,加水稀释成饮品。
-
原理:果胶吸附毒素,有机酸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
5. 葛根粉冲剂
-
中医应用:葛根具有解表退热、生津止泻的功效。
-
用法:20g葛根粉冲泡,每日不超过3次,脾胃虚寒者慎用。
-
6. 口服补液盐(ORS)
-
WHO标准配方:每升水含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
-
适用:中重度脱水患者首选,药店可购买预混包装。
-
饮食调理注意事项
-
急性期(24小时内)
-
- 禁食高纤维食物(如全麦、豆类)
- 暂停乳制品(乳糖不耐受加重腹泻)
- 避免果汁、碳酸饮料(高糖刺激肠道)
-
恢复期饮食原则
-
- BRAT饮食方案:香蕉(补钾)、米饭(易消化)、苹果泥、吐司(低纤维)
- 逐步引入蒸蛋、土豆泥等低脂蛋白质
- 2周内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
-
家庭护理关键措施
-
补液管理
-
- 成人每小时少量多次饮用补液,每次50-100ml
- 婴幼儿用滴管喂服,每公斤体重20ml/h
- 监测尿量(婴儿至少每6小时湿尿布)
-
肠道保护
-
- 益生菌制剂:布拉迪酵母菌、鼠李糖乳杆菌(餐后服用效果更佳)
- 蒙脱石散:吸附病原体,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
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
- 腹泻超过48小时无改善
- 血便或黑色柏油样便
- 持续呕吐无法进食饮水
- 儿童出现囟门凹陷、哭时无泪
- 伴随高烧(体温>39℃)或意识模糊
-
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
婴幼儿腹泻
-
- 母乳喂养继续进行,可适当增加哺乳频率
- 配方奶需稀释25%并缩短喂养间隔
- 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
-
孕妇腹泻
-
- 优先选择米汤、苹果泥等安全饮品
- 避免服用洛哌丁胺等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 及时检测脱水程度,防止早产风险
-
预防腹泻的生活建议
-
- 食品卫生:肉类彻底加热,蔬菜充分清洗
- 饮水安全:外出携带过滤瓶,慎用冰块
-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手口接触
- 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适合婴幼儿接种
-
误区澄清
-
误区一:”腹泻必须禁食”
-
最新指南建议采用”饥饿疗法”仅限呕吐剧烈时,多数情况需保证基础营养摄入。
-
误区二:”喝牛奶缓解腹泻”
-
腹泻常伴随乳糖酶缺乏,乳制品可能加重症状。
-
误区三:”止泻药快速见效”
-
细菌性感染使用止泻药可能加重中毒症状,需明确病因后再用药。
-
总结
-
面对腹泻应采取阶梯式护理策略:初期以补水补充电解质为核心,配合易消化饮食,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当出现警示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注重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可显著降低腹泻发生率。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1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