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肺复苏的适用场景
心肺复苏(CPR)主要用于抢救因心脏骤停导致的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统计,80%的突发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黄金救援时间仅4-6分钟。掌握急救技能可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
2. 判断患者状态的步骤
实施CPR前需完成三步判断:
- 轻拍双肩并呼叫患者确认意识
- 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呼吸
- 触摸颈动脉确认脉搏
若患者无反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应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3. 标准CPR操作流程
| 步骤 | 操作要点 | 频率/标准 |
|---|---|---|
| 胸外按压 | 双手交叠置于胸骨中下段 | 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 |
| 人工呼吸 | 捏鼻张口,每次吹气1秒 | 每30次按压后2次呼吸 |
| 循环周期 | 持续进行5个循环后检查 | 持续至专业救援到达 |
4. 常见操作误区与纠正
研究显示,73%的非专业施救者存在按压深度不足问题。常见错误包括:
- 按压位置错误(如按压剑突或肋骨)
- 按压速度过快或过慢
- 过度通气导致胃胀气
建议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参加实操培训强化记忆。
5. 儿童与婴儿的特殊处理
婴幼儿急救需调整手法:
- 婴儿胸外按压使用两指法
- 儿童按压深度约5厘米
- 人工呼吸力度要轻柔
避免使用成人按压力度,可配合专用婴儿CPR模型练习。
6.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AED可将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提升至49%。使用流程:
- 关闭电源后开启设备
- 贴好电极片
- 根据语音提示分析心律
- 自动充电后实施电击
电击后立即恢复CPR,持续进行5个循环后再次分析。
7. 急救后的医疗交接
专业医疗人员接手时需提供:
- 患者基本信息
- 急救持续时间
- 使用的药物/设备
- 最后一次AED使用时间
建议记录施救开始时间和关键操作节点。
8. 法律保障与责任界定
我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需注意:
- 遵守标准操作流程
- 避免过度干预
- 及时联系专业机构
9. 定期培训与技能保持
研究表明,CPR技能在3个月后会下降60%。建议:
- 每年参加认证培训
- 使用训练模型模拟练习
- 关注AHA/ERC指南更新
可通过急救APP进行模拟考核。
10. 心理创伤的自我调节
实施急救后可能出现PTSD症状。应对策略:
- 24小时内进行心理复盘
- 与专业人员交流感受
- 避免过度自责
- 寻求心理支持小组帮助
保持积极心态才能持续提供有效救助。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6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