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疥疮的定义与症状
疥疮是一种由人型蠕形螨(Sarcoptes scabiei var. hominis)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这种微小寄生虫通过皮肤接触侵入人体,通常在指缝、手腕、腋下等部位形成典型皮损。患者常伴随剧烈瘙痒,尤其在夜间症状加剧,导致睡眠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
2. 疥疮的传播途径
直接皮肤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尤其是家庭成员间密切接触或性伴侣间传播。此外,共用衣物、床单、毛巾等物品也可能间接传播寄生虫。医疗机构中若未严格执行消毒流程,医疗器械和织物消毒不彻底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
3. 疥疮的高发人群
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托幼机构、养老院、监狱等人员密集场所中,由于密切接触和卫生条件限制,疫情暴发风险显著升高。性传播途径在性工作者和多性伴侣人群中亦较为常见。
4. 疥疮的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和皮损分布。医生可通过皮肤刮片镜检发现螨虫、虫卵或排泄物。新型分子检测技术(如PCR)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尤其适用于隐性感染或不典型病例。疑似病例应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延误治疗。
5. 疥疮的治疗方法
一线治疗药物为5%扑灭司林乳膏,需从颈部至足部全身涂抹并保留8-14小时。严重感染可联合口服伊维菌素。治疗期间需更换所有衣物和床上用品,并用60℃以上热水清洗或密封2周以上。
6. 疥疮的预防措施
个人预防应注重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集体机构需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应加强消毒管理,避免使用他人洗浴工具。
7. 疥疮的误区与正确应对
常见误区包括:①误认为疥疮是”脏病”可自愈;②使用硫磺皂等偏方治疗延误病情;③仅治疗患者忽略环境消毒。正确做法是确诊后立即进行全员治疗+环境处理。
8. 疥疮的护理与康复
治疗期间需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瘙痒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康复期皮肤可能遗留色素沉着,加强营养(富含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可促进修复。家庭成员需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9. 疥疮的社会影响与公共健康
疥疮疫情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歧视,医疗机构需做好健康宣教。公共卫生部门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学校、军队等重点场所开展定期筛查。全球每年约3亿新发病例,防控需多方协作。
10. 疥疮的最新研究进展
| 研究方向 | 最新进展 |
|---|---|
| 疫苗研发 | 基于Ss-CYP392和Ss-14-3-3抗原的候选疫苗进入临床前试验 |
| 耐药监测 | 检测到扑灭司林耐药株,需开发新型杀螨剂 |
| 快速诊断 | 纳米金免疫层析试纸实现15分钟可视化检测 |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5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