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备使用前的准备
在启动口腔高压灭菌锅前,必须进行系统检查。首先确认设备放置环境:地面应保持水平且无震动源,周围留有50cm以上散热空间。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稳定(通常要求220V±10%),并确认接地线连接可靠。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装备,包括耐高温手套、护目镜和防烫工作服。同时需准备待灭菌物品清单,按材质分类放置,金属器械与橡胶制品应分开处理。
2. 灭菌物品的装载规范
装载时需遵循三分原则:物品装载量不超过容器容积的2/3,各层物品间隔至少5cm,避免直接接触内壁。特别注意:带孔器械需正放并保持通风孔朝下,包裹式器械应使用专用灭菌袋,布类包裹厚度不超过4层。禁止将未清洗干净的器械直接放入灭菌室,残留的血渍可能影响灭菌效果并腐蚀设备。
3. 操作参数设置详解
根据灭菌物品类型选择参数组合:
灭菌类型 | 压力值(kPa) | 温度值(℃) | 维持时间(min) |
---|---|---|---|
器械类 | 205 | 134 | 15 |
敷料类 | 105 | 121 | 30 |
液体类 | 55 | 115 | 60 |
特别警示:当灭菌物中含液体时,必须使用专用液体灭菌程序,否则可能因液体沸腾导致压力异常。
4. 灭菌过程操作流程
1. 将整理好的物品放入灭菌室,关闭舱门并确认锁紧装置完全咬合
2. 通过控制面板选择对应灭菌程序,确认参数无误后启动
3. 灭菌过程中密切观察压力表与温度曲线,若出现异常波动(如压力骤降超10%)应立即中止程序
4. 灭菌结束后等待自然降压至0.2MPa以下再开启舱门,取出物品时使用镊子等工具避免直接接触
5. 常见故障应急处理
遇到以下情况应立即停机:压力表指针卡滞、水位异常下降(低于最低刻度线)、蒸汽排出异常(出现黄褐色蒸汽)。紧急情况下可通过手动排水阀缓慢泄压,同时切断电源。建议建立设备运行日志,详细记录每次灭菌的参数设置、物品清单和异常情况,作为后期追溯依据。
6. 清洁维护标准操作
每日工作结束后执行三步清洁:1. 用软布蘸取中性清洁剂擦拭内壁,禁止使用钢丝球等硬质清洁工具 2. 检查排水过滤器是否堵塞,必要时拆卸清洗 3. 检查密封圈有无老化或裂痕。每月进行一次B-D试验验证灭菌效果,每季度由专业人员进行安全阀校准和压力表检定。
7. 灭菌效果验证方法
采用三级验证体系:物理监测(记录温度/压力曲线)、化学监测(使用变色指示卡)、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生物监测每周至少一次,遇以下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新设备启用、更换灭菌程序、设备维修后。验证结果应形成电子档案保存至少3年。
8. 典型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1:灭菌后器械出现锈斑
解决方案:检查灭菌袋透气性是否达标,增加干燥时间至15分钟以上
问题2:压力升至设定值后不维持
可能原因:蒸汽供应不足或泄压阀密封不良
问题3:灭菌室门无法完全关闭
处理步骤:检查门框变形情况并调整铰链位置
9. 安全防护规范
建立三级防护体系:操作区设置防烫地垫、配备紧急冲淋装置、灭菌室安装压力释放安全阀。操作人员需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建议在设备附近张贴高压灭菌操作流程图和紧急处置流程图。
10. 典型应用场景解析
案例1:口腔诊所器械灭菌
方案:采用快速灭菌程序(134℃/5分钟),适用于每日周转的车针、托盘等器械
案例2:牙科材料灭菌
注意事项:含有机物材料(如根管充填材料)禁止高压灭菌
案例3:多科室共用灭菌设备
管理要点:建立灭菌物品登记制度,不同科室物品使用不同颜色标识区分
原创文章,作者:墨香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secc.com/p/30887/